131《广播电视口语表达》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学分数:2)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一)性质: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二)任务与目的:本课程介绍即兴口语表达概述、即兴口语表达基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话性即兴口语、体态语等。通过讲授与训练使学生具备“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能力。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即兴口语表达概述【教学要求】理解和把握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的特殊性和创作原则以及即兴口语表达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信息全球化与口语研究的意义2.广播电视即兴口语的特殊性及创作原则3.即兴口语与播音员、主持人的修养4.即兴口语表达对语言的基本要求(二)即兴口语表达基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学要求】通过针对性训练,使学生掌握自主思维训练、口语表达训练、适应语境训练及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广播电视口语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即兴口语表达的基础训练2.思维方式的训练3.口语表达方式的训练4.适应语境的训练5.心理准备和心理素质的训练(三)对话性即兴口语【教学要求】掌握对话性即兴口语的表达方法,加强对话性即兴口语的训练,增强提问的方法和技巧。1.对话性即兴口语的特征2.对话性即兴口语的案头准备3.主持人在对话中的心态把握4.聆听的艺术1325.对话性即兴口语的现场把握6.提问方式的选择(四)体态语【教学要求】掌握体态语的表达方法【教学内容】1.体态语的内容及作用2.体态语的训练原则和方法三、学时分配表四、课内实践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内容要求学时数1即兴口语表达基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注意、知觉、记忆训练;横向与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聚敛性思维训练;口头复述、口头描绘、即兴评述训练;针对不同对象、不同语言环境的训练;流畅贴切,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12合计12五、有关说明(一)先修课程《基础写作》、《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二)教学建议1.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反馈信息等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2.加强实践性教学,建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3.注意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消化理解与吸收。(三)教学参考书1.选用教材鲁景超著:《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82.教学参考书:序号内容讲授课内实践小计1即兴口语表达概述222即兴口语表达基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1012223对话性即兴口语624体态语22合计201232付程主编:《实用播音教程——语言表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7吴郁主编《主持人思维与语言能力训练途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陈竹编著《节目主持人实用口语训练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9翁如编著《主持人思维训练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6应天常、王婷著《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1翁如编著《主持人采编播训练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2《广播电视口语表达》课内实践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广播电视口语表达课程代码08022200课程总学时数:32学分数2课内实践学时数12一、课内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广播电视口语表达做系统的训练,尤其对注意、知觉、记忆训练;横向与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聚敛性思维训练;口头复述、口头描绘、即兴评述训练;针对不同对象、不同语言环境的训练等方面进行重点训练,提高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能力。二、课内实践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学时实践内容及目的备注1即兴口语表达基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12注意、知觉、记忆训练;横向与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聚敛性思维训练;口头复述、口头描绘、即兴评述训练;针对不同对象、不同语言环境的训练;,流畅贴切,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课内实践考核方式每完成一项实践项目进行一次单元测验,测验采用口试,录音存档。分数为百分制,60分为合格,不合格者要补考。单元测验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四、课内实践教材或指导书1.教材:鲁景超《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82.陈竹编著《节目主持人实用口语训练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93.翁如编著《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