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姓名:王卫红职称:小学一级职务:教师工作单位:五爱屯小学电话:13552301235作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表达的方式,更应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突破“内容关”、“语言关”一直是语文教师极为关心而又棘手的问题。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凭借声音、图片、影象、动画、文字等多管齐下的优势,为传统的作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一、再现生活,提供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故作文教学时,教师须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获得第一手材料。但是,小学生的活动范围窄,生活经验少,亲身体验就更少了,作文源泉必然枯竭。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作文量的增加,学生就越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视觉、听觉形象,丰富学生表象,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例如:写一次拔河比赛,传统的做法是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和观看比赛场面等活动。可有时候往往会受天气、时间、地点、场所制约,大部分学生记忆只停留在大声地“加油”声中,而忽视了参赛队员的动作、神态、场外观众的表情和场上气氛等,通过多媒体视频录像,可放映精彩的特写镜头,可定格场面,跨越时空,启发和诱导学生“重返”比赛场面。这样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作文就应运而生了。又如:指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时,可以从“动物世界”等视频中节选几个小动物的生活片断,教学时,或静或动,或近或远,或大或小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们的外形、动作、神态和生活习性等,使学生从各种感观去体会画面上动物的形态,各异的姿态,并抓住其特征,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有“米”下锅了。二、引导观察,启发思维小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的密切结合,学会观察是获得作文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控制显示,有意定格,重播、再现等功能,为教学提供了可控观察手段。在讲评时还可结合电脑显示将作文片断同步播放,供全体学生对照评析,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体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在作文教学时若能巧妙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条件,就可以有计划、有目地的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使他们做到观之有法、察之有法,然后再把观察到的、联想思索到的东西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例如:指导写《我们的学校》,学校应是学生最熟悉的,但小学生是以“无意注意”为特点的,平时缺乏良好的仔细观察的习惯与方法,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表象。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同时教给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我在教学前,首先播放学校的整体景观录像。教学时,指导学生随着录像的播放,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这样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题材,促使他们再现表象,逐步克服写作文时“望题生畏”的心理现象。学生在作文时,不但将学校景色写得具体,还在字里行间流露了真切的爱校之情。除此之外,写某一特有环境景物,如火烧云,傍晚、早晨、日出、雷雨前后均可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特点,由静到动,由画内到画外,由主到次,才能把景物写得更生动、更具体。三、创设情境,寓乐于写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动力。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响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教学时可根据作文要求,把特定情境和气氛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声、形、景拨动学生心弦、诱发学生写作动机。如教学《夏日趣事》作文时,教学时播放捉蟋蟀或钓鱼的片断,让学生观察欣赏,这样由景激情、由情引意,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再让学生畅所欲言,叙述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