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课题:《三角形的面积》学科:小学数学教师:郑燕群时间:2012年1月班级:五年级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四、学习者特征1、一般特征:五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五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五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结合,有很大部分还是具有具体思维的特点。2、初始能力:五年级学生普遍具有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了轴对称、平移这两种图形基本变换,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变换思想。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学习。3、信息素养:学生开始学习计算机知识,操作计算机进行学习并不熟练。在平时上过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课,对多媒体只有初步的认识,对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课饱含兴趣,有课件的课堂气氛较好。五、教学环境要求1、教学媒体:红领巾,音乐、图片等。2、教学资源:课件,各种不同的三角形纸片六、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探索以及动手操作。2、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3、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性评价。我将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索1,出示慈山学校全景图和小学部操场图为了方便我们做操,我们准备给它铺上草坪(让学生计算小操场的面积)。为了更美观,我们又准备把它分成两半,一半铺上深绿色草坪,一半铺上浅绿色草坪,你认为可以怎样平均分开?2、学生交流(课件演示)揭题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请看大屏幕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不同的三角形{学生口述)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第一次操作实践: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形,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试着拼一拼,摆一摆,看能不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动手前,注意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你选择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拼图?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的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屏幕出示)(1)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2)汇报交流操作结果(请学生将自己的拼图贴于黑板上,对照拼图进行汇报交流,不完整的地方,小组内其他同学补充。)第二次操作实践:大家来看,我们已经把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这些图形的面积我们已经懂得了计算,直接自用它们各自的公式计算就行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呢也有公式化,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再次合作,根据你们转化的图形,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带着问题:转化后的图形跟原来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转化后的图形面积与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法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另一条直角边(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两倍,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拼法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