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页例题1。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知20以内的质数。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质数与合数的特征,从而能区分质数合数。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教学准备:百数表扑克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运用扑克牌引入(1-10)任抽一张,请学生说出所抽牌数的全部因数。(设计意图: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并根据小学生喜欢玩的天性,从开课就能一下吸引学生的眼球,在复习旧知的同时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为更好的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另外,这个环节还能在无形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课本第14页内容: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1、指名汇报课前练习纸上完成的1-20各数的全部因数。2、观察1-20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3、小组讨论、交流:大家发现这些数的因数个数不同,那么能不能根据因数个数的不同将这些数分分类?你准备怎么分类?(设计意图:以上我运用了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观察比较、分类归纳、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因为“质数和合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我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找因数个数的不同,然后再根据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知识才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另外同桌交流及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也会让学生在探讨中提高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4、根据学生汇报的结果课件展示表格并和学生共同填写完整。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5、根据以上表格内容明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出示概念,揭题并板书(质数和合数)。并重点强调:我们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要看因数的个数。6、明确1的特殊性。7、非0自然数按因数个数进行分类。(板书)8、跟进小练习。9、学生阅读课本第14页。(设计意图:在这个地方设计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课本第14页例1:自制100以内的质数表1、课件出示1-100的自然数表。(1)思考:用什么方法能很快找出100以内的质数?(2)利用书上第14页1-100的自然数表,四人小组合作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方法准确地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3)小组汇报方法。(4)教师小结方法。(只要划掉质数的所有倍数(它本身除外),剩余的就是质数。)(设计意图:整个过程从思维的形式上说,是有联系的,有序的,处于“做数学”的水平,促使学生学习和反思“动脑”的方法,真正学会学习。而且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用最优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5)出示100以内的质数表。(6)自由读两遍,熟记20以内的质数,同桌互查。三、应用知识巩固提高1、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是合数?27374158617383951114334757628799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质数。10=()+()60=()+()15=()×()91=()×()3、判断下列句子说法正误,并说明理由。(1)质数都是奇数。(2)偶数都是合数。(3)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4)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设计意图:课堂练习是强化知识、形成技能、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有层次、有坡度的应用练习,能帮助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质数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质数也叫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