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总论一、概念题1、副作用2、毒性作用3、过敏反应4、受体5、药物代谢动力学6、被动转运7、首过效应8、肝肠循环9、半衰期10、协同作用11、拮抗作用12、配伍禁忌13、耐受性14、耐药性二、填空题1、药物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和()两类。2、从作用范围看,药物作用的方式可分为()和();从作用顺序看,药物作用的方式可分为()和()。3、从作用方式看,口服碳酸氢钠中和胃酸是()作用,而口服此药碱化尿液是()作用。4、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与()、()及()有关。5、一种药物作用于疾病,可以产生()作用,也可产生()作用;这两者因用药目的不同,有时还可以互相转变。6、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和()等。7、激动剂对受体具有()和(),接抗剂对受体仅有()而无()。8、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在量上对药物在机体内的()、()、()和()规律,特别是研究()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9、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有()和()两类。10、不同给药途径可以影响药物()和(),因而影响药效出现的()和(),有的甚至可以引起药物作用()改变,如硫酸镁内服可致泻,但静脉注射却产生中枢抑制作用。11、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和()。12、弱酸性药物中毒,常以()来()化尿液,促进排除;若碱性药物中毒,常以()来()化尿液,促进排泄13、药物的转化是指药物在机体内发生的()变化,它是在机体()参与下实现的,其主要在()脏进行。转化的主要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和()等。14、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与剂量()关;而按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与剂量()关。在临床上,半衰期是用以估算()时间和()时间。15、药物的作用强度和维持时间取决于药物在体内的()和()过程。16、应用小于治疗量的药物就能引起和一般动物中毒时相同的反应叫(),是()的差异问题。少数特异质动物对某种药物的特殊反应叫(),是()的差异问题。17、在一定范围内,药物随着剂量的不断增加其()也不断增强,二者间规律性的变化,叫()。18、治疗指数是()与()的比值,()该数值越大,说明安全范围越()。19、就剂型而言,疗效出现的速度以()最快,()次之,()最慢。三、判断题1、药物的局部作用者是直接作用,但直接作用不一定是局部作用。2、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于药物的特异结构,与其他无关。3、只有对病原体的治疗才是对因治疗。4、副作用是与治疗无关的药物作用。5、药物的毒性反应都是由于用量过大所致。6、结构相似的药物作用都相似。7、受体激动剂都能使相应组织器官产生兴奋效应。8、对同一受体都具亲和力的两种药物合用所产生的拮抗作用,称为竞争性拮抗作用。9、口服药物者会发生第一关卡效应。10、吸收到血中的药物,如和血浆蛋白结合,可加速转运到组织中去。11、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均失去药理活性。12、药物在体内代谢后,毒性都减弱。13、弱酸性药物在酸性尿液中解离度小,再吸收少,排泄快。14、凡是有肝肠循环的药物,其半衰期长。215、在肝药酶诱导剂存在的情况下,使用药物应减少剂量。16、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其长短取决于原血浆药物浓度。17、药物的特异反应是一种不良反应,它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18、LD¬50是衡量一个药物毒性大小的重要指标,LD¬50越大,药物的毒性越大。19、同一药物剂量相同而剂型不同,所产生的血浆药物浓度也可以不同。20、给危重病动物采用静脉给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缩短药物作用的潜伏期。21、临床上很少采用具有相加作用药物配伍是为了避免毒性增加;常用具有增强作用的药物配伍,是因为这样疗效能增强、用量能减少并避免毒性反应。四、单选题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主要是使机体组织器官出现A、兴奋B、抑制C、兴奋或抑制D、产生新的功能2、药物的副作用是A、药物的治疗作用B、剂量过大产生的反应C、治疗量出现的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物作用3、、受体阻断剂的特点是A、对受体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C、对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C、对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4、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根本区别是A、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