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口升学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一)5.《一张诊断书》讲述了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在那个特殊年代开出一张特殊的诊断书并挽救一个生命的故事。6.《〈宽容〉序言》是美国作家为他的《宽容》一书所作的序言,是一篇散文诗式的寓言。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计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现代汉语的句子根据语气,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2.《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3.《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两者合称“乐府双璧”。4.《老人与海》通过描写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搏斗,刻画出一位勇敢与命运抗争的硬汉形象。5.写总结要有翔实的材料,要尊重事实,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可以加入很多的描写。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题,共计17分,使用财经、商贸及服务类职业模块教材的考生做1、2题,使用工科类职业模块教材的考生做1、3题)1.阅读《废墟的召唤》,完成(1)~(4)题。(9分)。这景象也是我熟悉的,我不由得闭上眼睛。“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事隔30余年,我又在和年轻人辩论了。我不怪他们,怎能怪他们呢!我嗫嚅着,很不理直气壮。“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地说出我嗫嚅着的话。“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允许每一个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间。我忽然理直气壮起来:“那‘怎样’,不就是内容么?”他不答,他也停了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荡漾着绮辉。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是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树旁乱草中窸窣有声,原来有人作画。他正在调色板上蘸着颜色,蘸了又擦,擦了又蘸,好像不知怎样才能把那奇异的色彩捕捉在纸上。“他不是画家。”年轻人评论道,“他只是爱这景色———”前面高耸的断桥便是整个圆明园唯一的遗桥了。远望如一个乱石堆,近看则桥的格局宛在。桥背很高,桥面只剩了一小半,不过桥下水流如线,过水早不必登桥了。“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仍然介于冷和苦之间。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仿佛听得说要修复圆明桥了,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远瀛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1)这段文字主要写作者与年轻人的对话,表达了作者对青年人寄予怎样的希望?(2分)(2)“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这里的“尽责任”指什么?作为一名中职生,你觉得自己应尽的责任是什么?(3分)(3)“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句中“铺天的霞锦”指什么?“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4)前文说“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后文却说“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这样的行文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2.阅读《一张诊断书》,完成(1)~(4)题。(8分)第二天清晨,我们迎着太阳往东走,走到当时已更名为“反帝”的协和医院。挂过号,等候就诊。一位瘦小的老太太,走在妇科门诊外为患者叫号。她戴着一副银丝边眼镜,前额高高的,显示着她的智慧。她的神态安然自若,给人一种可以信赖的感觉。我把我的妻子在长椅上安置好,便走上前求这位叫号的“老护士”帮助,希望她能将我妻的病历卡,直接送到林巧稚大夫手里。她听完我的要求,竟脱口而出:“我就是林巧稚。”噢!我望着她,和我在报上见到过的她的照片一模一样。可是,这又是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