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培训心得体会4篇此次,我再次了《教师心理安康教育》,深深感受到教师心理安康对于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安康的人。因为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安康。而幼儿教师应该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安康呢?1。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是一个心理安康教师应具有的特点。只有坦诚地成认自己的缺陷与缺乏,并肯定自己、尊重自己的优点,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相应的尊重。2。不断改善教师的心理环境。一个教师具有乐观积极的自身心理环境,就会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对幼儿感兴趣,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反之,当一个教师的心理环境处于状态,她的情绪、教育行为就会异常表现,对教育教学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工作评价方面,重视客观、公开、公平、公正,为教师积极地工作创设良好的精神气氛。同时,注意将“奖惩性评价”逐步转变为“开展性评价”,使每位教师看到自己每个阶段的进步与开展,让教师在工作中找到努力的方向,看到了成功、感受成就感,从而鼓励教师不断努力进取。3。重视改良教师人际关系。教师与各行各业的人一样,都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之中。幼儿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幼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指导等之间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构成了教师工作、生活的特殊环境也是教师心理安康的重要条件。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他们是“教育的合作伙伴”;指导与教师是“平等”的,他们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与教师是“平等”的,他们是同一条战豪里的“战友”。教师要用儿童的目光去分析幼儿,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之间应建立互帮互学制度,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形成一个团结、安康的学习工作气氛,使教师的心态处于“平稳”的状态。4。加强教师心理安康防卫。虽然幼儿教育工作与其他职业相比性质较单纯,园内的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但教师心理安康程度的上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的内部心理状态是在客观世界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并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在社会大变革的今天,教师更容易被一系列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所困扰,容易造成心理状态失衡,导致心理安康程度下降。应该开展心理安康咨询、心理安康讲座,组织一些社会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进步教师心理安康程度。这次参加了学校教师心理安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心理安康与心理不安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安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安康病症。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局部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冲动,感情用事,好梦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开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安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心理不安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那么影响师生关系,重那么可能伤害学生。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安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安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可以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安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安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宏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