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及其代谢血浆中含有的脂类统称为血酯,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和非酯化脂肪(non?esterifiedfattyacid),亦称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简写FFA)。血脂在脂类的运输和代谢上起着重要作用。血脂只占体重的0.04%,其含量受到饮食、营养、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是临床上了解患者脂类代谢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正常人血脂含量见表5?。它们是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并运输的,脂蛋白由脂类与载脂蛋白结合而形成。脂蛋白具有微团结构,非极性的甘油三酯、胆固醇酯等位于核心,外周为亲水性的载脂蛋白和胆固醇磷脂等的极性基因,这样使脂蛋白具有较强水溶性,可在血液中运输(图5-2)。表5-1正常成人空腹血脂的主要成分和含量脂类物质脂类总重甘油三酯磷脂含量(毫克/100毫升血浆)400-700(500)10-160(100)150-250(200)脂类物质胆固醇酯型自由型脂肪酸总量非酯化型化脂肪酸含量(毫克/100毫升血浆)105-260(200)90-260(145)40-70(55)110-485(300)5-20磷脂酰胆碱80-225(110)磷脂酰乙醇0-30(10)胺神经磷脂10-50(30)注:括弧内为平均值图5-2血浆脂蛋白的一般结构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图5-3血浆脂蛋白的电泳行为血液中的脂蛋白不是单一的分子形式,其脂类和蛋白质的组成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血液中的脂蛋白存在多种形式。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它们进行多种分类,一般采用电泳法和超速离心法进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一)电泳分类法本法根据不同脂蛋白所带表面电荷不同,在一定外加电场作用下,电泳迁移率不同,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四类。如以硝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电泳结果是:α-脂蛋白泳动最快,相当于α1-球蛋白的位置;前β脂蛋白次之,相当于α2-球蛋白位置;β-脂蛋白泳动在前-β之后,相当于β-球蛋白的位置;乳糜微粒停留在点样的位置上(见图5-3)。(二)超速离心法本法依据不同脂蛋白中蛋白质脂类成分所占比例不同,因而分子密度不同(甘油三酯含量多者密度低,蛋白质含量多的分子密度高),在一定离心力作用下,分子沉降速度或漂浮率不同,将脂蛋白分为四类,即乳糜微粒(chylomicrons)、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lipoprotein,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分别相当于电泳分离中的乳糜微粒、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除上述几类脂蛋白以外,还有一种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densitylipoprotein,IDL)其密度位于VLDL与LDL之间,这是VLDL代谢的中间产物。HDL在代谢过程中分子中蛋白与脂类成分有变化,可将HDL再分为HDL1、HDL2与HDL3。HDL1是在高胆固醇膳食时才出现,HDL2为成熟的HDL,HDL3为新生的HDL,其分子中蛋白成分多。血浆中的游离中短链脂肪酸可与血浆白蛋白结合而被运输,称之为脂酸白蛋白。由于脂类染色时脂肪酸不着色,所以不易观察,实际上它的位置与白蛋白相当。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一)脂蛋白中脂类的组成特点:除脂酸白蛋白外,各类脂蛋白均含有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但组成比例有很大差异,其中甘油三酯在乳糜微粒中含量为最高,达其化学组成的90%左右。磷脂含量以HDL为最高,达40%以上。胆固醇及其酯以LDL中最多,几乎占其含量50%。VLDL中以甘油三酯含量为最多,达60%(见表5-2)。表5-2血浆脂蛋白的组成组成分类密度颗粒直S1径(mm)电蛋白总脂占总脂的%泳质位置%甘油胆固合功能成游部离位%磷脂胆固醇三酯醇酯脂肪酸CM<0.9590->原1-2400点98-9988831小转运肠外源粘性情膜甘油细三酯胞肝转运细内源胞性甘油1000VLDL0.95-30-20-α27-1090-935620158球1前β脂1.00690400蛋蛋白LDLβ脂蛋白HDLα脂蛋白HDL21.006-20-25白β2-2021球沉降蛋白α133球蛋白79132848101三酯转运血内源浆性胆固醇1.0631.063-12-201.12567164361104肝转运肠外源血性胆浆固醇转运肝内源肠性血胆固浆醇α11.1257.5-10沉降57球1.120蛋白4313462966HDL3(二)载脂蛋白(apoprotein,apo)脂蛋白中与脂类结合的蛋白质称为载脂蛋白,载脂蛋白在肝脏和小肠粘膜细胞中合成。目前已发现了十几种载脂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比较清楚的有apoA、apoB、apoC、ap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