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级中学校本研训一体化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主持人刘小利本课题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研训一体化是在教育教学中教研科研与师资培训合为一体,研中有训,训中有研,以研促训,以训带研,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重要性1.校本研训是推行“研训一体”的重要载体。2.校本研训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形式。3.校本研训是施展专业引领的重要舞台。(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我校地处长沙县的最东边,素有长沙县东大门之称。因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等多种因素,教师调动频繁,近年来,我校先后有16人调往星城,外语、政治、历史老师全部调入星城,特别是政治、历史、生物、地理学科均没有一个是专业对口的老师,致使我校的发展受到制约,这对我校的未来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如何抢抓机遇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是我校今后工作的核心。我校教师年龄结构严重断层,有的老教师即将退休,而新教师刚上岗,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应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积极规划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势在必行。(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自2005年以来,我校以校本研训为载体,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构建师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把研训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2006年,我校的研训工作接受了市县领导的检查,获得高度评价,形成了一定的影响。2007年被评为长沙县校本研训示范校。2009年再次接受长沙市校本研训检查团验收,被评为长沙市首批校本研训示范校。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农村初级中学校本研训一体化的实践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校本行动研究”理论。三、研究的目标(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撰写案例与论文,完成论文汇编及培训实录。(二)培养和建设以新教师为主的教学骨干力量,初步形成新教师培训的管理机制,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三)收集个案辅导材料,形成研训成果,初步形成适合农村初级中学发展的研训体系。四、研究的内容(一)、农村初级中学校本研训的方法:校本研训制度的完善的研究、实用性研究、方式的研究、资源整合,一体化的研究。(二)、农村初级中学校本研训的途径:1、以外训模式,外力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2、以内训模式,内力推动校本研训工作的研究。五、研究步骤与过程:11、准备阶段(2011.7—2011.12):调查研究、拟定、完善计划、制度,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整合校内资源,查找以前研训工作的不足,提出整改建议,动员全体教师开展新一轮研究。2、实施阶段(2012.1—2014.8):各部门按照计划、制度有序开展研究,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根据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发掘适合我校实情的培训内容,学校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途径,对教师实行培训。3、课题结题阶段(2014.8—2014.12):小结三年来课题开展情况,课题组整理资料,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得出适合农村初级中学校本研训的方法与途径,初步形成适合我校发展的研训体系,形成校本研训一体化研究,汇报我校研究成果。六、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一)健全校本研训组织,完善规章制度。学校作为校本研训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学校每期列出师训专项经费,予以保障。建立了《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师德师风档案》、《教师个人成长档案》。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使校本培训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二)立足学校特定环境,营造校本研训氛围1、突出主体。教师全员、全程、全面研训,培养课改意识。2、突出校本研训的实用性。抓师德培训、“双新”培训、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抓课题研究、课堂改革、教学常规。以实用为基础,从根本上强化和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三)建构研训多元模式,打造研训文化生态校园1、以外训模式,外力推进教师专业成长五年来,学校分别外派教师参加的专业学习培训达16个项目一百二十余人次,级别涵盖从国家、省、市和县,培训项目类型包括特级教师讲座、德育工作培训、校长培训、优质课堂观摩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