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戏剧概述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元代杂剧元杂剧一本通常有“四折一楔子”。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旦(女角)、末(男角)、净(似京剧的花脸,可扮男,也可扮女)、杂(上述三类不包括的杂角)四类。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科”,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的宫调写成。共分“五宫四调”: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和大石调、双调、越调、商调。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元·关汉卿《赵氏孤儿》-元·纪君《精忠旗》-明·冯梦龙《清忠谱》-清·李玉《桃花扇》-清·孔尚任《汉宫秋》-元·马致远《琵琶记》-明·高则诚《娇红记》明·孟称舜《长生殿》清·洪昇《雷峰塔》清·方成培元代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杂剧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它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其中,《窦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关汉卿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窦娥冤》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四折分别构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楔子——窦天章抛幼女上京都取应,蔡婆婆以旧账买窦娥为媳。第一折——蔡婆婆索旧账途中遭暗算,苦命女守贞节拒嫁张驴儿。第二折——张驴儿下毒药误杀亲爹,窦娥受酷刑屈打成招。第三折——受冤屈无辜窦娥遭死罪,斩前留下三桩誓言。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吗?作者用的是什么创作手法?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冤深)六月飞雪(感天)亢旱三年(动地)浪漫主义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