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⑵、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⑶、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⑷、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⑸、结合人教版配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练习,开展研究性活动。教学重点:即目标之⑵、⑶、⑷教学难点:1、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⑵、对第三折[端正好][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理解,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教学方法:1 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⑵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学习方法:1 .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2 、诵读中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自由选读,形式不一,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3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理解剧情。4 .鉴赏课文语言,除重点鉴赏第三折[滚绣球]等曲子外,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也可结合课文,领会曲词、说白、科介是怎样相辅相成塑造人物形象与推动情节发展的,了解戏曲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强的特点。5 .鉴赏课文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着重了解这种艺术手法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认识。教学时数:4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入学习: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二、作者与元杂剧介绍:1 、关于作者: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