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文梳理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字,时邹人。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王道”。2、荀子,名,字,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山东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家、家,是先秦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只有这样才能。3、过秦:,论:作者贾谊,洛阳人,西汉杰出的家、家。4、韩愈:字,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说”是一种文体,,“师说”就是。二、生字检测:弃甲曳()兵涂()有饿piǎo()鸡豚()狗()之畜()数()罟()不入wū()池无()失其时谨庠()序之数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申之以孝tì()之义róu()以为轮虽有()gǎopù()()就lì()cānxǐng()()乎己知()明须yú()qì()而望矣中()螯()舆()埃()锲()镂()跬()骐骥()()崤()腴()轸()镞()逡巡()笞()恬()藩()瓮()牖()隳()镝()句读()小学而大遗()近谀()郯子()苌弘()()老聃()子蟠()经传()贻之()相()师欤()三、重点词语:《寡人之于国》寡人之于国于凶然无如加填鼓既曳兵走或直无胜数罟洿养生丧死生死丧树衣帛衣畜庠序申孝悌义颁食人食检莩发王无罪岁罪《劝学》劝已中槁暴挺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锲镂穴无可寄托用心躁《过秦论》包举以致天下之士约从离衡制其兵制其弊叩关振长策御宇内隳赢粮而景从非抗于向时度长絜大銛《师说》学者所以不齿通习不必嘉贻四、归纳文言现象:《寡人之于国》(一)通假字(1)颁白者不负戴(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3)则无望(二)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2、七十者衣帛食肉3、然而不王者4、王无罪岁5、树之以桑(三)古今异义1.河内凶2.弃甲曳兵而走3.邻国之民不加少4.或百步而后止5、数罟不入洿池(四)一词多义数: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口之家扶苏以数谏故数罟不入洿池兵:非我也,兵也兵连祸结兵乃出草木皆兵胜:驴不胜怒,蹄之谷不可胜食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日出江花红胜火,予观夫巴陵胜状发: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野花发而幽香(五)特殊句式(注明句式类型,并按现代汉语习惯口头翻译出来)未之有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六)成语积累弃甲曳兵五十步笑百步短兵相接饿殍遍野:《劝学》(一)通假字1、虽有槁暴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君子生非异也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二)词类活用1、日参省乎己2、下饮黄泉3、非能水也4、輮以为轮5、金就砺则利(三)虚词用法:于:1、青取之于蓝2、而青于蓝3、善假于物也而: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吾尝终日而思矣5、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四)一词多义绝: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以为妙绝4、佛印绝类弥勒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望:1、吾尝跂而望矣2、日夜望将军至3.先达德隆望尊4、适冬之望日前后3、寡人之于也尽心焉耳矣(五)特殊句式(注明句式类型,并按现代汉语习惯口头翻译出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青,取之于蓝无以至千里《过秦论》(一)词类活用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2、序八州而朝同列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4、内立法度,务耕织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6、外连衡而斗诸侯7、流血漂橹8、却匈奴七百余里9、序八州而朝同列10、吞二周而亡诸侯1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12、会盟而谋弱秦13、以愚黔首14、以弱天下之民(二)一词多义追亡逐北因利乘便北北收要害之郡因因遗策将军战河北因河为池以致天下之士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致致万乘之势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而致千里人固有一死(三)特殊句式(注明句式类型,并按现代汉语习惯口头翻译出来)然臣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为天下笑者,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