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阴阳学说的魅力:一起来感悟!VIP免费

阴阳学说的魅力:一起来感悟!_第1页
1/8
阴阳学说的魅力:一起来感悟!_第2页
2/8
阴阳学说的魅力:一起来感悟!_第3页
3/8
阴阳学说的魅力:一起来感悟!导读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学的精髓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不少人对阴阳五行有浓厚的兴趣。但阴阳五行通常都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对于学中医的人来说,阴阳学说也愣是让人抓狂,今天,小编就和您一起来学习学习阴阳学说,感受下中医的魅力吧!1.阴阳概念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之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诸事物之变化中,存在着具有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以“阴”“阳”二字说明概括之。陽,古篆作“”,《说文》:“阳,高明也,从阜昜声。”阜,《说文》:“大陆山无石者,象形。”《释名》:“土山曰阜,言高厚也。”昜,《说文》:“开也,从日一勿。一曰飞扬,一曰长也,一曰强也,众兒。”故“阳”为形声字,又具会意字之义。正若《释名》所云:“丘高曰阳,丘体高近阳也。”《玉篇》又进而云:“营天功,明万物谓之阳。”是以阳字本义则为高的、明亮的、上升的、强壮之意思,具有营运自然界万物之能力。阴,古篆作“”,《说文》:“阴,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从阜侌声。”侌,《说文》:“云覆日也,从云今声。”故阴亦属形声字,而兼会意字之义。《释名》:“阴,荫也,气在内奥荫也。”《玉篇》进而又云:“幽无形,深难测谓之阴。”可见阴字本义则为暗的、内部的、卑低的、深处的意思,具有幽深阴静之特征。显然阴阳二字具有对立之属性,能够假以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含有哲理。于是人们便以这种自发的朴素的辩证唯物论思想来认识事物,认识世界。一般概言之,凡属明亮的、在上的、居高的、兴奋的、活动的、温热的、强盛的……皆为阳性;凡属晦暗的、在下的、卑低的、抑制的、安静的、寒凉的、衰弱的……皆为阴性。从而,形成了阴阳学说。2.阴阳学说内容(1)阴阳对立:阴阳代表事物对立之两个方面的属性。自然界诸事物,皆具有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天阳地阴,日阳月阴,火阳水阴,昼阳夜阴,雄阳雌阴,男阳女阴,背阳腹阴,外阳内阴,南阳北阴等等。故《易·系辞》云:“一阴一阳谓之道。”“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又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阴阳是对立的统一体,双方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地运动变化的,从而不断产生新的事物。《易·系辞》又云:“天地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故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对立之属性,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阴阳对立之双方,均可以不断地再分阴阳,即“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如昼为阳,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夜为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因此,任何事物皆可分阴阳两类,且每一事物皆具有阴阳两个方面,而任何一方面又皆可以再分阴阳,以至无穷。正若《易·系辞》所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更明确言之:“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2)阴阳互根:事物之阴阳两个方面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为用,任何一方都以对方为自己之生存条件,密不可分而不能单独存在,是一个对立的统一整体。如上为阳,下为阴,无上则无有下;左为阳,右为阴,无左也就无有右;热为阳,寒为阴,无热则无所谓寒。古人称此为“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内,阴之使也。”正是这个道理。(3)阴阳消长:事物阴阳对立的双方是运动变化的,此消彼长,此盛彼衰,变化不息。年之四季寒来暑往,春夏秋冬变化,正是阴阳消长之结果。《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是谓冬至四十五日后,天气由寒冷逐渐转暖,即阳气开始上升,阴气开始消减,立春将到也;夏至四十五日后,天气由酷热逐渐转凉,即阴气开始上升,阳气开始消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阴阳学说的魅力:一起来感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