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上学期长沙县特立中学教研公开课教案授课教师:张宏荣授课时间:2020年9月24日第4周星期四第4节历史学科授课学段:九年级下册授课地点:特立中学录播室授课内容: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1课:《古代日本》第1课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地图时空观,史料实证);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史料实证),准确无误地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史料实证),简单解释一些新的名词和概念(历史解释)。2.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能够理性认识和看待中日关系;(历史唯物观,家国情怀)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学习重点了解日本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与大化改新的内容,影响和启示。学习难点大化改新的原因与特点,武士集团崛起和幕府统治;正确对待日本,理性对待中日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长安十二时辰》短视频,多媒体展示剧中女性角色装束,对比日本女性装束,到底谁在模仿谁?出示周昉《簪花仕女图》证明,进一步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又是在什么时候怎样学习中国?学习之后有什么变化吗?情境导入。二、新课讲授壹大和兴起,一统日本1、6世纪前日本和古代中国的联系材料一: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汉书·地理志》材料二: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后汉书·东夷列传》材料三:《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教学备注】1.利用学生熟悉的影星,让学生对古代中日关系与古代日本历史引起兴趣。22020年上学期史料实证:材料文献+考古文物,文字材料与实物材料相互佐证,证明6世纪前日本与中国关系。2、大和统一公元1世纪-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出示地图,通过对比直观了解大和一统的进程)大和政权领土变大,进一步设问: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图解)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随堂检测:大化改新时,日本新政权推行公地公民制度,其准确含义是A.土地归公,人民成为享有一定民主权利的“公民”B.土地归农民所有C.在公地上的生产者为公民D.把全国的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部民承担着这个国家的几乎所有,是古代日本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而部民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这给社会带来什么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部民在当时是生活在最底层、地位最低下的人,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不断剥削奴隶和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皇室,政局十分混乱,地方上势力最大的是苏我氏。”材料二:短暂而繁荣的隋朝,隋文帝时期的“开皇之治”。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设问:根据材料一回答:日本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材料二说明此时中国是什么情况?回答: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下层民众反抗,政局动荡。坚定了隋唐的先进强大,社会繁荣,国力强盛。日本改革决心(引出大化改新)(情景剧表演)贰唐风洋溢,大化改新1、大化改新的背景材料一:公元7-9世纪,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批遣唐使。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利用地图教学,直观反映,增强学生区位地理感受。随堂检测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3.情景剧表演突破大化改新背景,激发学生兴趣32020年上学期图片: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