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八学科:语文课型执教授课时间、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诵读的点拨引导,让学生感知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鉴赏诗歌的重要词语、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课件学案资料书课前营造气氛,单击“跳过动画”进入。在唐代诗坛,有“四大天王”——诗仙、诗圣、诗鬼、诗佛,分别指谁?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习“诗佛”王维的《山居秋暝》。下面,我们先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了解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而宁愿隐身山林,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播放诗配乐范读录音,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以读代讲:边度边思考:题目的含义是什么?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明确:“山居”:山中的居所。点明了地点“秋暝”:秋天的傍晚。点明了时间、理清文意:首联:时间、地点、天气颔联:静景:月、松、泉、石浣女归、渔舟下尾联:诗人愿望、首联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不是有浣女和渔舟吗,诗人为什么还说是“空山”呢?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空山”两字点出此处犹如世外桃源。“空”实为“静”,人静、树静、水静、山静,让人心也静。这种静中透出心的空明与纯净,所以空山不是空荡荡的山,而是宁静的山,纯明的山、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为读者描绘了怎样的境界?明确:明月松清泉石幽美、清新、明净动静结合、远近结合、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选取了哪些意象?、两联都是写景,描写对象有何不同?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山村的自然美清新、宁静浣女、渔舟——村民的生活美淳朴、善良、闲适、安乐景、人和谐统一,风景清幽、民风淳厚: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了这一个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或这一个句子,全诗境界尽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为什么是“王孙自可留”一句。因为前面三联描写空山、新雨的大环境和月、松、泉、石、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这些描写都是渲染,都是寄寓,是间接表现诗人的高洁情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联化用楚辞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反其义而为“可留”,便把诗人流连忘返的情绪和意境和盘托出,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请依示例,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几幅图画。山雨初霁图松间明月图莲动浣女图六、从诗中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没有运用动静相称手法的一项是()B、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炉火照天地,红星乱子烟(李白《秋浦歌》)、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