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了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却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辨,口才极好,被派到其他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的大夫。从公元前556年开始,他继承父亲的官职,在齐灵公、庄公、景公时历任卿相,掌管齐国政治,讲究礼仪,以“节俭力行”著称。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同桌合作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相互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画出晏子说的话。想一想,从晏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钻狗洞狗国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分角色朗读课文第四段,思考交流(1)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和齐国的?(2)晏子是怎么回击楚王的?他的回答妙在哪里?(3)从晏子的回答中体会到了什么?“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我最不中用,访问楚国,所以楚国是()。下等国家下等国家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了淮北变成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可一到楚国,就(),所以楚国是()。又小又苦的枳做起盗贼来强盗国小练笔: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晏子这个人物,那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晏子吧!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谁能用歇后语来形容此时的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木匠带枷锁——()自作自受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练课外延伸:课外阅读《晏子春秋》或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