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9页第七讲紧抓中心: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制度选择——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通过本讲的教学应着力实现以下三方面的目标与要求:1.知识目标与要求: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理解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明确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认识健全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重要性;了解国民经济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统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2.能力目标与要求: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提高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自我实现能力。3.价值目标与要求: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认同感,促使大学生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服务。●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本讲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主题。在教材中,讲了四个问题:第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推进为依据,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和基本特征。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首先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过程。然后分析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2页共59页第1页共5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9页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分析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和多种分配方式,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中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点难点与教学方法1.重点难点在本讲的教学中,有几个问题是特别需要向学生重点解析的,其中有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是重点和难点的结合点。教学重点:(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过程;(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如何结合;(3)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的主要体现;(4)创新型国家建设、两型社会建设。教学难点:(1)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如何实现有机结合?(2)在所有制结构上如何做到“两个毫不动摇”?(3)如何削除收入差距与两极分化?(4)国民经济发展中如何处理“好”与“快”的关系?2.教学方法根据本讲教学内容与特点,本讲可采用的三种主要的教学方法:一是讲授法。主要是教师讲述为主,主要是针对诸如经济体制、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分配制度等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讲授;二是互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内容讨论甚至辩论,引导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主要是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比如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关系,好与快的关系;三是实践教学法。让学生收集资料,深入社会实践调查,从而深化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比如个人收入差距问题。●学时安排与课后作业1.本讲理论讲授建议学时:8学时。其中“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5分钟,“二、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