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患下列哪种疾病时机体内环境成分没有发生明显变化()A.1型糖尿病B.高原性肺水肿C.稀释性低钠血症D.镰状细胞贫血症2.图中甲为红细胞,A、B、C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A代表组织液,可为甲提供氧气和养料B.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B中液体的量增多C.A、B、C的pH稳态与内环境中的某些离子有关D.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要通过内环境3.大部分哺乳动物的神经元在形态上具有轴突和树突两种突起,它们的区别构成了神经元的极性。中国科学家发现GSK-3β(蛋白激酶)与神经元极性的形成有关:GSK-3β的活性在未分化的神经元突起中比较均匀,在分化的神经元突起中,轴突中的活性比树突中的要低。GSK-3β如果活性太高,神经元就会没有轴突,如果活性太低,就会促进树突变成轴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神经元的功能与其结构特点密切相关B.神经元的极性保证了信号传导不会紊乱C.可以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来诱导轴突的形成D.提高GSK-3β的活性有利于突触的形成和信息的传递4.将枪乌贼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外液)中来研究兴奋的传导。图1中①②③④表示神经纤维膜上的位点,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刺激①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B.兴奋传导到②时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如图2所示C.若增加培养液中Na+的浓度,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会减小D.若将阻断Na+通道的麻醉剂放在④处,电流计的测量结果不变5.用火柴棍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缘时,他的大拇趾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该现象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下列关于该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新生儿完成这些动作属于非条件反射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控制该动作完成C.该现象消失说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D.在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有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6.乙酰胆碱(Ach)持续刺激突触后膜会导致突触后膜出现脱敏现象,其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该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A.状态①下钠离子通道关闭,但仍有其它离子进出该细胞B.Ach与位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Na+主动运输到细胞内,细胞进入状态②C.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也会导致状态③的发生D.脱敏可以保护神经元免受过度或过强的刺激7.大脑的威尔尼克区受损伤会引起印人性失语症。患者表现为说话语音语法都正常,但话语没意义,能听到语音,但不能辨别出语义。据此推测威尔尼克区()A.位于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B.包括言语区的S区和H区C.是产生形象思维生物基础D.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8.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有关的4个实验:①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注入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对上述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促胰液素的靶器官是胰腺B.促胰液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支配C.①与③组成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减法原理D.在稀盐酸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9.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来进行的。临床发现,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TSH的水平降低,但TRH的水平正常或降低,也可升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的下丘脑或垂体发生病变都可能引起甲亢B.甲亢患者通常会出现反应迟钝的症状C.TSH和甲状腺激素可能对TRH的分泌均具有反馈调节作用D.轴系中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10.人受到惊吓时,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另一方面还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对两种调节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者是神经调节,后者是激素调节B.两种调节方式中信息分子种类相同C.后者的调节反应速度通常比前者快且持续时间短D.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