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课件文言文翻译的一二三四一:一个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两种必备意识--语境意识,踩点意识三:三条根本标准--信达雅四:四种主要方法--留增调换两个意识一是语境意识,简言之就是上下文,即整个句子,整个语段乃至整篇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省略主语)(你)1、根据语境确定对象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他的子孙做小官。回家来拜见他,(万石君)一定穿着朝服来接见,不称呼名字。(“谒”1分,“名”1分,省略句1分)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希望(陛下)颁下明诏,顺从人愿,停止劳役,(犯下的过失)得到补偿,这样过失还不算太多。2、根据语境推断词义①借助语境中的语法结构借助语境中的语法结构②②借助语境中的句子结构借助语境中的句子结构③借助语境中的词句含义借助语境中的词句含义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2、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于国也》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4、函封之《荆轲刺秦王》借助语境中的借助语境中的语法语法结构结构推断词义驻军更加活的人,死去的人用匣子选出下列各句中“信”字的正确解释①信义著于四海()②楚王贪而信张仪()③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A.确实B.信誉C.相信D可靠的BCAD③翻译全句(13广东卷):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①(13天津卷)闽督(官职)肃然颔之②(13湖北卷)天将以廉(姓氏)氏吾宗乎点头同意作为姓氏译:傅先生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我尚且不能和他做朋友,你是什么人,怎敢直呼其名!③(14天津)(徐)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①(14大纲)吏莫敢绳②(14山东)生子而能业绳:制裁继承我的手艺译:(徐谦尊)分条陈述利弊,呈报巡抚张公。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3、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②②借助语境中的借助语境中的句子句子结构结构推断词义半步灭族贯通,精通判断下列实词解释是否正确①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简:简单②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隙:缝隙选择、选拔不周密、粗疏借助语境中的借助语境中的句子句子结构结构推断词义②(14课标Ⅰ)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竟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译:①(13安徽卷)人众车舆。众多(13江苏卷)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译: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同义复词③借助语境中的借助语境中的词句含义词句含义推断词义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2、金就砺则利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4、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寡人之于国也》粘,着地金属制的刀剑刻毒荒年,谷物收成不好借助语境中的借助语境中的词句含义词句含义推断词义①(13四川卷)勒为一书,名曰《通鉴前编》。②(13天津卷)敬恒(人名)皇恐,长跪谢。③翻译全句(13四川)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译:编纂,编写道歉,谢罪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的样子;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借助语境中的借助语境中的词句含义词句含义推断词义①(14课标II)核所积金银,著之籍。②(14湖北)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著:登记。称赞初,君得罪时,以奏用钱为盗,无敢辨其冤者。自君卒后,天子感悟,凡所被逐之臣复召用,皆显列于朝。而至今无复为君言者,宜其欲求伸于地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