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一、适应证1、准备检查涉及的患者:(1)消化道出血;(2)消化道腹痛;(3)胃肠道肿瘤;(4)消化道钙化结节;(5)慢性消化道疾病;(6)胃肠道吸收障碍;(7)胃肠道先天性缺陷;(8)急、慢性溃疡性疾病;(9)胰腺疾病;(10)胃肠道功能紊乱和其他有症状或以上病症状明显者。2、准备检查中涉及的病变:(1)肠系膜下淋巴结肿大;(2)肠内发现炎症、囊肿及其他异常结节;(3)肠壁的厚度增加、壁张力增高、血管征变化;(4)肠内发现真菌性肠炎;(5)发现急性结肠炎;(6)肠道腺肌瘤;(7)慢性结肠炎;(8)结肠息肉;(9)息肉样病变;(10)其他肝脾等周围器官的肿瘤。二、准备工作1、协助患者做消化道准备:①饮食准备。至少8小时停止饮食,尤其是禁止服用含水分多的食品(如白开水、牛奶等);②禁止服用非清洁性药物,尤其是阿司匹林类、镁拮抗药物等。2、检查准备①检查前三天禁止服溃疡药物;②血透前五日禁止服用氯吡格雷。③检查前24小时应酌情按时吃药,如血压药、血糖等慢性病服药可继续服用;④如有细菌感染或者需放疗,准备检查前可服用抗生素。3、其他准备①对静脉输液、输血及胃镜等检查应输血、输液完毕后再行检查;②如有病史记载管灌术或术前管灌术,检查时应提示;③检查前若提示伴有癌症病史则应给予提示;④准备合适的活组织活检,以及抗生素的合理服用;⑤准备合理的想肠扩张剂,以及其他适当的检查辅助材料。三、检查配置1、安全保障选项应符合检查的诊疗要求,在检查过程中应实施必要的急救预案。2、各类器械使用应符合相关规定,包括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能支持高科技检查设备以及适当检查辅助材料的有效功能及安全性;3、检查应使用国家规定的检查标准和评价标准,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检查质量标准,确保全程的安全、准确、有效;4、检查结果应符合着检查程序,检查结果应在病人本人及家��的预期之内,并可以经过相关专家根据诊断结果,提供有针对性、可靠、可接受的治疗方案;5、准备检查过程中,应按照专业责任完善职责模式,以提高检查的整体管理水平;6、收集的检查数据应记录完整,以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确保检查结果可以根据病人本人及家属的需求而进行有效的使用;7、检查配置应提高服务的可靠性,确保检查服务按照病人本人及家属的期望;8、检查程序应符合公共健康安全要求,确保检查过程全程可以维持恒定的安全性。四、总结准备消化内镜检查需要按照医院专业室的要求准备检查所需的材料及设备,完成安全、有效的检查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在检查过程中,采用新的技术和设备,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检查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