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范围(必修1前两章)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分数:100分第Ⅰ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2.下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几位同学就这幅画像石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推测,其中与历史实际基本吻合的是()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周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图中周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严格履行D.图中周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德成为政治权力之间的主要纽带3.“在这样的时代……(国)王只是诸多政治实体的共主,或者说是联盟领袖。”这一政治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了宗法制度B.采取了分封制度C.实行了郡县制D.推行了郡国并存制4.《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5.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世袭制C.察举制D.宗法制6.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7.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形成区域性管理中“山河形便”的惯例。自元代始,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确定行省区划。元朝这样做的目的是()A.犬牙交错,便于中央集权B.打破传统,创新政治制度C.管辖边疆,提高行政效率D.州县合并,减少财政开支8.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1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9.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与材料的看法一致的是()A.军机处实际上掌握了最高行政权B.军机处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D.内阁制有利于加强皇权10.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赋税的征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作者强调的是()A.形成统一的史学文化心理认同B.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认识历史C.提倡以否定的精神来研究历史D.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11.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12.“(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