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第三课时抵制不良诱惑教学目标:1、深刻认识“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对人的毒害及其罪恶。2、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3、培养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4、对“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深恶痛绝,做到自觉抵制。教学重点: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教学难点: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计:一、【设境示标】情境展示:(安排学生进行小品表演)课间,师生一起玩一个电脑小游戏,大家被游戏所吸引,时而屏息,时而惊呼。上课铃响了,老师让同学们回座位,一两个男生还不舍得离去。归结导思:刚才玩游戏时,透过大家的眼神和惊呼,可以看出大家已经被这个游戏牢牢地吸引住了,电子游戏无疑对于我们是一种诱惑。那么——究竟什么是诱惑?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的诱惑?这些诱惑又如何分类呢?消极的诱惑——如美女,吸烟,酗酒,吸毒,赌博等;中性的诱惑——如上网,金钱,游戏,好吃零食等;积极的诱惑——如追求成功,珍惜荣誉,领奖台等。导入新课:那么各种消极诱惑究竟有着哪些具体的危害呢?作为我们积极向上的青少年学生又如何对待这些不良诱惑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的第3节《抵制不良诱惑》。(同时板书课题)二、探究交流吸毒的危害导入情境:刚才有同学提到,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统计,在我国吸毒人口中青少年的比例已经达到-----猜猜可能是多少?85.1%,(有同学说50%)所以,毒品离我们看似遥远,实际很近。请看下面具体案例:(媒体呈现)案例一:柳州的歌厅服务生张某,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在疯狂的音乐节奏中摇头不止,他知道那些年轻人服用了最流行的“摇头丸”。于是,张某错误地认为服用摇头丸是新生活、新时尚的表现。这个17岁的少年也开始服用摇头丸,从此,他陷入了人生的沼泽。案例二:一位少女12岁时就跟母亲学会了吸毒,14岁时就不得不出卖肉体以赚取母女二人吸毒所需的费用。在戒毒所里,女儿开始醒悟,母亲却利用强制戒毒期满的机会,骗取了女儿仅有的1000元戒毒费,一去没有音信。毒瘾缠身的这个女儿,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救助,在一次毒瘾发作时冲向一辆正在行驶中的出租车。设疑导思:张某、12岁少女,花一样的青春年华就被毒品无情地侵蚀了。毒品真如恶魔,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吸毒具体有哪些危害?感悟交流:引导学生自读思考,自主感悟,讨论探究,并择优发言。归结明确:吸毒不仅会消耗巨额财富,直接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会引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吸毒是一种地地道道的违法行为。链接法律: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质疑再思:在有些城市,学校周围有一些毒贩子把毒品包在卷烟里,免费提供给学生,而有些学生也认为吸烟才有男子汉风度,于是欣然接受。如果你也身在其中,该怎么办?思考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畅所欲言。1归结强调:学会拒绝:坚强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感知毒品:指导学生结合文本P22的“知识链接”和“毒品彩图”感知毒品,认识毒品。爱心祈请:毒品无情,吸食毒品将让我们“一失足成千古恨”。现在,请同学们在今天这个特殊的场合做出庄严的承诺,今后无论你的生活有多富裕或有多贫困,都一定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请抬起头,共同承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大声说两遍)庄严宣誓:我一定: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二、感悟交流赌博、“黄毒”、邪教的危害情境链接:(媒体呈现)材料一:一些青少年先用实物进行赌博,在赌博兴趣加剧时,往往觉得实物赌注不过瘾,就会改为现金做赌注。还有一些青少年会用一定形式的劳动作为赌注进行赌博,最常见的劳动是赌输的一方为赌赢者做作业、打扫卫生等。材料二: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法轮功”痴迷者陈福兆为求得功德“圆满”、“上层次”,给许多痴迷者套上了精神枷锁,在“消业”、“圆满”的诱惑下,要么“升天”自杀,要么“除魔”杀人,迄今已导致1700多人命丧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