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从边和角的角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地辨认生活中遇到的长方形、正方形。(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感受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价值,增强空间观念。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在一年级时,主要是直观认识了其形状,在本册则需要从边和角两方面认识其特征,就要求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由表象到了实质,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打好基础。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内容本身又比较枯燥。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折、量、比等形式的操作活动主动探究,在活动中充分积累探究经验,从而探索发现并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对比和表达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当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初步理解,需要进一步深化时,需要提供一些变式图形,如斜放的长、正方形,帮助学生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抓住图形的本质属性进行判断,更好地掌握图形的概念。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抢答老师逐张出示的图形是不是四边形,教师将四边形张贴在黑板上。2.说说四边形有什么特征。3.在这些四边形中,还有些图形比较特殊,请看(将长方形、正方形独立出来),知道它们的名字吗?4.联系实际,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5.质疑揭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作为四边形,它们很特殊,有自己独特的名字,那它们的边和角是不是也藏着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从边和角上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新旧知识的连接,并渗透长方形、正方形属于四边形的集合思想。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有自己独特的名字,从而产生“它们的边和角是不是也藏着秘密呢”的质疑,引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自主探究1.猜想。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猜一猜它的边和角有哪些特点?在小组里说一说。2.验证。(1)刚才同学们对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想办法来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具有这些特征。(2)出示小组活动要求。①用直尺量一量或动手折一折、比一比,你能发现哪些边的长度相等?②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你能发现什么?3.小组汇报介绍验证方法。(1)汇报长方形的特征。预设:①量一量。学生演示并介绍,从中看出上下边长度相等,左右边长度相等。教师介绍“对边”的概念。教师:通过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的不同边,验证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板书:量)②折一折。学生演示并介绍,折的时候两条边重合了,说明对边相等。教师:没有借助工具,只用折纸同样验证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折)③比一比。a.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和长方形的四个角比,长方形上的角和三角尺上的角完全重合,说明都是直角。(板书:比)b.对折再对折。指出:通过这样的对折,原来的四个角就重合成了一个角,只要测量一次即可。小结:请同学们举起手中的长方形,互相看一看,你们的长方形一样吗?(颜色、大小都不相同)虽然长方形的颜色大小不同,但是不是验证后都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一特征?那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长方形,它的边和角都有这样的特征。(2)汇报正方形的特征。预设:①量一量。展示作品,发现每条边都相等。(板书:每条边都相等)②折一折。a.对折发现对边相等。追问:这样折,说明正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但能说明每条边都相等吗?b.先对折成三角形再对折,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折合到一起。教师:你们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