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于1+x窦桂梅VIP免费

基于1+x窦桂梅_第1页
1/3
基于1+x窦桂梅_第2页
2/3
基于1+x窦桂梅_第3页
3/3
基于“1+X”课程的管理变革站在21世纪的起跑线上,清华附小人勇立潮头。10年前的课改,我曾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主讲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提出教育改革方向的“三个超越”——即“学好教材,超越教材;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立足课堂,超越课堂”。10年后的今天,清华附小在“三个超越”理念的推动下,把“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作为办学理念,努力为学生打下身体的底子、学习的底子、精神的底子,从而将清华少年培养成为“健康、阳光、乐学,拥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现代人”。变革的起点2011年,清华附小承担了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课程教材改革的春风更是引领着我们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不禁要思考:又进入了新的课改十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一所学校能力与水平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有力证物。”我们必须打破原有课程学科间的壁垒,有效减化、整合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校本课程,使之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基于国家课程又高于国家课程的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与此同时,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改革,势必对学校组织的工作任务、管理方式、组织结构等提出变革挑战。学校领导者如何提升价值领导力,把握学校使命,引领教师围绕课程变革展开学校组织管理的变革呢?变革的导向秉承“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清华附小将课程体系的具体目标描述为“为‘十个一’奠基”,即一流好人格,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种好思维,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项好才艺,一门好外语。学校拟定了课程改革的整体设计思路,即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深度研究与整合,有效减化、整合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校本课程,系统构建课程体系。既落实国家基础性课程,又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还突出富有清华附小特色的“清华‘大、中、小’一条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书香立人”功能,进而形成“1+X课程”育人模式。“1”——整合国家课程后的基础性课程(基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X”——实现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基于学校自身和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当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准备好,思想上的共识达成之后,我们发现,要将课程付诸实施,还要完成一项最重要、最复杂的工作,那就是学校相应的组织管理变革。学校该以怎样的管理体制发挥枢纽作用,从而真正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变革的方式结构决定质量!合理的组织结构决定管理的质量!粉笔和贝壳都是由碳酸钙构成,粉笔一碰即碎,而贝壳坚固无比,究其原因是自身组织结构不同。学校的变革必须搭建坚固科学的结构,才能让大厦巍然屹立。因此,学校确定“1+X课程”育人目标后,按顺序依次构建“1+X课程”内容、“1+X课程”实施、“1+X课程”评价。同时,还有“1+X课程”资源和“1+X课程”管理来进行保障。当整体结构框架搭建后,重要的就是各项内部结构的细化落实。我们深知自己不是“千手观音”因此要学会“集中力量”“寻找焦点”、“抓主要矛盾”,即只有对课程各要素实施行之有效的结构化管理,方能达成学校发展目标。怎么做?突破口是“整合”!1.课程内容的整合学校原有的课程设置使得各门学科之间壁垒森严且教学内容多有重复之处。为此,要首先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横向整合:在不同类型课程优势互补、疏密适度、均衡搭配的基础上,以课程内部结构均衡美为追求。我校将原有国家课程11门学科归结为四大类:品德与健康、语言与阅读、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并以此为整合后“1”的基础性课程。而“X”的拓展性课程,是在“1”的基础上统合的变量或增量。纵向整合:依据人的内部学习心理过程和外部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达成连续性和顺序性,避免重复学习造成的兴趣降低和时间浪费,也避免了因年段目标设定的不合理而造成的学习效率低下。在解决课程内容设置的连续性与顺序性问题上我校已经有了近10年时间的研究成果基础。对语、数、外学科,分别制定了一套“质量目标指南”。以《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指南》为例,其中细化了语文学科各年段、各学期的质量目标体系,给出了相应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基于1+x窦桂梅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