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减小电力系统中的谐波,基本方法有两类:1.对系统设备和用电装置本身进行改造,使其不产生或者少量产生谐波2.装设谐波补偿装置来补偿谐波,包括无源电力滤波器与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特点适用范围1、无源电力滤波器——是一种传统的滤波方式,它利用电感、电容的串并谐振对某一频率或一定频率范围呈现较低的阻抗,将其与电网并联,可吸收电网中的谐振频率的谐波电流。具有结构简单、有功消耗低的优点,但体积庞大、滤波效果差。2、有源电力滤波器——它由电力电子器件构成,是一种动态抑制谐波、补偿无功的电力电子装置,能对大小和频率变化的谐波以及变化的无功进行动态补偿。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谐波补偿效果显著,但成本较高、容量有限。1、电磁干扰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电气、电子设备的相互影响;b.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影响2、电磁兼容设计方法:a.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是先研制设备,然后针对调试中出现的电磁干扰的问题,采用各种电磁干扰抑制技术加以解决。b.规范法。规范法是按颁布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进行设备或系统的设计制造。c.系统法。系统法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某一特定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电磁兼容性分析和预测。3、电磁干扰的三要素1、形成电磁干扰的三个基本条件:骚扰源,对骚扰敏感的接收单元,把能量从骚扰源耦合到接收单元的传输通道,称为电磁干扰三要素。骚扰源——耦合通道——敏感单元2、电路受干扰的程度可用公式描述S=WCIS为电路受干扰的程度;W为骚扰源的强度;C为骚扰源通过某种路径到达被干扰处的耦合因素;I为被干扰电路的抗干扰性能。4、屏蔽技术是利用屏蔽体阻断或减少电磁能量在空间传播的一种技术,是减少电磁发射和实现电磁骚扰防护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采用屏蔽有两个目的,一是限制内部产生的辐射超出某一个区域,二是防止外来的辐射进入某一区域。5、常用的电磁密封衬垫有1.金属丝网衬垫2.导电布衬垫3.导电橡胶4.指形簧片6、电源线滤波器:作用主要是抑制设备的传导发射或提高对电网中骚扰的抗扰度,虽然同为抑制骚扰,但两者的方向不同,前者是防止骚扰从设备流入电网(称为电源EMI滤波器),后者是防止电网中的骚扰进入设备(称为电源滤波器)6、干扰控制接地:1.浮地2.单点接地3.多点接地4.混合接地8、电磁兼容性GB的定义: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9、电磁骚扰: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对有生命、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电磁骚扰可以是电磁噪声、无用信号或有用信号,也可以是传播媒介自身的变化。10、电磁干扰:由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系统或传播通道的性能下降。电磁骚扰是指电磁能量的发射过程,后者则强调电磁骚扰造成的后果。11、谐波电流的抑制方法1、电流侧设置LC滤波器2、采取有源功率因数校正3、采用PWM整流器4、多绕组变压器的多脉整流简答题1】、电磁兼容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1、电磁干扰特性及其传播机理。因此研究电磁干扰特性及其传播耦合理论是电磁兼容学科的基本任务之一。2、电磁危害及电磁频谱管理。有效地管理、合理的利用电磁频谱是电磁兼容的一项必要内容3、电磁干扰的工程分析方法及控制技术。因此,电磁兼容控制技术始终是电磁兼容学科中最活跃的课题4、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因此,费效比的综合考虑是电磁兼容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5、电磁兼容性测量和试验技术。因此高精度的电磁发射及电磁敏感度自动测试系统的研制,开发及应用于工程实践,是电磁兼容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6、电磁兼容性标准和工程管理。电磁兼容性标准是电磁兼容设计和试验的依据。7、电磁兼容分析和预测。电磁兼容分析和预测是合理的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基础8、电磁脉冲及其防护。因此电磁脉冲的干扰及其防护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电磁兼容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2】、电磁兼容课程的特点:1、电磁兼容以电磁理论为基础。因此电磁兼容原理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的2、电磁兼容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因此,掌握电磁兼容需要多学科知识基础。3、电磁兼容实践性较强。因此,要掌握并灵活运用电磁兼容技术需要设计者不断地去实践,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