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版word《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有机体。2.细胞体积守恒定律: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有关,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与细胞的大小无关。3.古细菌:一些长在极端环境中的细菌。4.光学片层:蓝细菌中位于细胞质部分的同心环样的膜片层结构。5.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有机体。6.细胞表面:细胞膜及其相关结构。7.细胞骨架系统:由一系列特异的结构蛋白组装而成的网架系统,包括细胞质骨架和细胞核骨架。第四章细胞质膜1.细胞质膜: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2.生物膜:细胞内膜系统和质膜的统称。3.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一种人工膜。4.去垢剂:一段亲水另一端疏水的两性分子,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5.成斑现象:在某些细胞中,当荧光抗体标记时间继续延长,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荧光会重新分布,聚集于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6.成帽现象:在某些细胞中,当荧光抗体标记时间继续延长,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荧光会重新分布,聚集于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进而聚集于细胞的一端。7•相变温度:膜脂由液态转变为晶态的温度。8.膜的不对称性:细胞膜中各种成分分布不均匀,包括数量和种类的不均匀。9•脂筏:一种相对稳定、分子排列紧密、流动性低的膜脂微区结构。10•膜骨架:一种在细胞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1•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具有特异性传导功能的蛋白质,它能与特定的溶质结合,通过构型的改变介导分子的跨膜运输。2•通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跨膜亲水性离子通道,允许特定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3•被动运输: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4•协助扩散:各种极性分子以及金属离子如氨基酸、糖、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产物等借助协助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无需细胞提供能量的进行跨膜转运的一种运输方式。5•主动运输: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6•初级主动运输:直接利用水解ATP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7•次级主动运输:协同转运蛋白所介导的主动运输。8•渗透:水从低溶质浓度一侧向高溶质浓度一侧的运动。9•渗透压:水分子运动的驱动力等于跨膜水压的差异。10.协同转运:一类由钠钾泵(或质子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11•同向转运:物质运输方向和离子转移方向相同。12•反向转运:物质跨膜转运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反。13•膜电位:细胞质两侧带电物质形成的电位差的总和。14.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电位。15.动作电位:在刺激作用下产生行使通讯功能的快速变化的膜电位。16.极化:静息状态时,质膜内电位为负值,膜外为正值。编辑版word17.除极化:当细胞接受阀值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大量钠离子流入细胞内,静息膜电位减小并消失。18.超极化:钠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时,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流出细胞使质膜再度极化,甚至超过原来的静息电位。19.胞吞作用:通过细胞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将外界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20.胞内体:动物细胞内由膜包围的细胞器,其作用是运输胞吞作用摄入的物质到溶酶体被降解。21.转胞吞作用:胞吞作用的受体经胞内体分选后转运至细胞质膜不同的结构域上。22.胞吐作用: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他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质膜运出细胞的过程。第七章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和膜泡运输1.细胞基质:真核细胞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2.胞质溶胶:通过分级离心的方法除去所有细胞器和各种颗粒的上清液部分。3.细胞内膜系统: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4.微粒体:在细胞匀浆和差速离心过程中获得的由破碎的内质网自我融合形成的近似球形的囊泡结构,包含内质网和核糖体成分,具有内质网的基本功能。5.内质网:由封闭的管状或扁平囊状膜系统及其包被的腔形成相互沟通的三维网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