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合同法释义合同法52条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第1页共19页(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本条是关于无效合同的规定。所谓无效合同就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和不发生履行效力的合同。一般合同一旦依法成立,就具有法律拘束力,但是无效合同却由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即使其成立,也不具有法律拘束力。无效合同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无效合同具有违法性。一般来说本法所规定的无效合同都具违法性,它们大都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例如,合同当事人非法枪等。第2页共19页无效合同的违法性表明此类合同不符合国家的意志和立法的目的所以,对此类合同国家就应当实行干预,使其不发生效力,而不管当事人是否主见合同的效力。2.无效合同是自始无效的。所谓自始无效,就是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以后也不会转化为有效合同。由于无效合同从本质上违反了法律规定,因此,国家不承认此类合同的效力。对于已经履行的,应当通过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方式使当事人的财产复原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本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第3页共19页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本项是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效力的规定。在经济生活中出现许多以此类合同的方式侵吞国有资产和侵害国家利益的情形但是受害方当事人胆怯担当责任或者对国家财产冷眼旁观,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若此类合同不纳入无效合同之中,则不足以爱护国有资产。所谓欺诈,就是有意隐瞒真实状况或者有意告知对方虚假的状况欺瞒对方,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而与之订立合同。欺诈的种类许多,例如,出售假冒伪劣产品,供应虚假的商品说明书,在没有第4页共19页履行实力的状况下,对外签订合同骗取定金或者货款等。欺诈具有以下构成要件:(1)欺诈一方当事人有欺诈的有意。即欺诈方明知告知对方的状况是虚假的,并且会使对方当事人陷于错误而仍为之。欺诈的有意既包括欺诈人有使自己因此获得利益的目的,也包括使第三人因此获得利益而使对方当事人受到损失。(2)要有欺诈另一方的行为。所谓欺诈行为,是指欺诈方将其欺诈有意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欺诈行为既可是主动的行为,也可是消极的行为。欺诈行为在实践中可分有意陈述虚假事实的欺诈和有意隐瞒第5页共19页真实状况使他人陷入错误的欺诈。有意告知虚假状况就是虚假陈述,如将劣质品说成优等品;有意隐瞒真实状况是指行为人负有义务向他方照实告知某种真实状况而有意不告知的。(3)受欺诈方签订合同是由于受欺诈的结果。只有当欺诈行为使他人陷于错误,而他人由于此错误在违反其真实意愿的状况下而与之签订了合同,才能构成受欺诈的合同。所谓胁迫,是指行为人以将要发生的损害或者以干脆实施损害相威逼,使对方当事人产生恐惊而与之订立合同。第6页共19页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将要发生的损害相威逼,而使他人产生恐惊。将要发生的损害可以是涉及生命、身体、财产、名誉、自由、健康等方面的,这种损害必需是相当严峻的,足以使被胁迫者感到恐惊。假如一方所进行的将要造成的损害的威逼是根本不存在的、没有任何依据的,或者受胁迫方根本不会信任的,不构成胁迫。另一种状况是行为人实施不法行为,干脆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人为的损害和财产的损害,而迫使对方签订合同。这种干脆损害可以是对肉体的干脆损害,如殴打对方;也可以是第7页共19页对精神的干脆损害,如散布谣言,诽谤对方。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要具有如下构成要件:(1)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有意。即胁迫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将会对受胁迫方从心理上造成恐惊而有意为之的心理状态,并且胁迫人希望通过胁迫行为使受胁迫者作出的意思表示与胁迫者的意愿一样。(2)胁迫者必需实施了胁迫行为。如胁迫者必需要有以将要有的损害行为或者接对对方施加损害相威逼的行为。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