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课题主备人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譬喻、熹微”等字词读音。解释并积累“引经据典、悠游自在、别开生面”等成语。2、说出作者相关知识及作品风格。过程与方法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重点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难点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教学关注1.字词积累。作者的相关知识。2.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阅读课文,预习字词,结合132页-一在课文中圈点勾画相关信息教学内容及环节学生活动教师行为设计意图自备、集备补充一、课前活动,交流点评美文背诵,赏评积累二、预习检测,明确目标检测:字词迤(yí)西譬(pì)喻糯(nuò)米蹲(dūn)踞忌讳(huì)酬(chóu)和熹(xī)微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及作品风格,了解云南民歌特色。2.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3.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脉络,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三、学习新知,探究质疑1导入:云南聚居了最多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唱歌美文赏评积累字词介绍作者学生有感情指导检测出示目标导入新课补充欣赏美文积累检测预习明确学习目标激发思考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今天我们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抒情美妙笔触一起领略云南民歌的风采。2、作者: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他一生都在追求美——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文体美、文字美。3、朗读课文,概括段意。第一部分(1)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引起下文的叙述。第二部分(2—3)描写山野对歌。第三部分(4)描写山路漫歌。第四部分(5)描写村寨传歌。3、再次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各有什么特点?明确: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侧重于人物)山路漫歌——这是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侧重于景物环境)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侧重于场面盛况)(2)、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地朗读。概括段意理清文章脉络:课文分为四部分。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复述情景教师巡回检查批注情况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总结布置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分析作者的不同写作角度再次体会三个情景的画面美检测基础四、检测:导航34页随堂检测五、评价反思,整理归纳虽然同是写唱歌,但侧重点、写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文章将云南歌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个性的独特尽情展示了出来。我们不禁叹服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精巧!六、强化训练,布置作业1、导航35页板书设计山野对歌——侧重于人物云南的歌会山路漫歌——侧重于景物环境村寨传歌——侧重于场面盛况课后反思围绕目标达成、教与学的方式、学校理念体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