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1课题主备人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积累字词。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具体语句,理解“浪”“雨”的形象。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的爱国情感。重点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难点能够结合注视翻译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关注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相异构想。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参书学生准备书教学内容及环节学生活动教师调控设计意图(含德育渗透点)自备、集备补充一、课前活动,交流点评假期读书汇报:1.作者介绍2.内容慨括3.佳段展示4.仿写练笔5.体会感悟二、预习检测,明确目标1、检查预习,识记生字炽热()祷词()执拗()俊俏()衷情()馈赠()憔悴()真谛()天穹()璀璨()镶嵌()翱翔()长吁短叹()千山万壑()2、文学常识: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三、学习新知,探究质疑汇报评价积累默读思考勾画鼓励表扬明确学习目标合作交流中活的学习的成就感提出疑问敢于表达教学内容及环节学生活动教师调控设计意图自备、(含德育渗透点)集备补充1、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_______的浪?_______的雨?如:热情洋溢一往情深无比忠诚多情浪漫温柔善良痴情缠绵任性___的浪滋润万物让山河欢乐让花草欢笑传递爱情充满爱心启迪心扉___的雨2、作者借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借雨之歌,表达诗人愿为万物付出爱心和愿为万物传递爱的信息的意愿。学生指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解释加点字翻译课文提出问题教师范读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翻译文课文理解文中内容体会文中写景的优美。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吴钧课后反思围绕目标达成、教与学的方式、学校理念体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