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2、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3、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4、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2、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教学重难点】1、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同学们知道吗?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分钟),今天我们想要更详细的了解花木兰的故事,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2、解题,介绍时代背景。《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察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3、出示学习目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点拨)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注意节奏、字音。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2、对照文下注释,弄清文意。遇到疑难,用笔作上记号。十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全文!3、(1)呈现重点字词(2)对难以理解的字词句进行点拨。4、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指名读课文,生齐读课文)5、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复述要求:复述故事情节要求语言比较精炼,做到简明概括,应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而不必像句子翻译那样字字落实,同时要注意情节内容的顺序安排。6、在复述内容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这首诗可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字短语来概述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二课时三、精读课文,细析诗歌。1、(1)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到文中找出具体的例子。请以“我从文中———看出木兰是一个————”的句式回答。(2)呈现板书: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2、小组讨论:(1)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2)第五自然段写木兰辞官回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操?(3)第六段写木兰回家与家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诗中采用了排比、顶真、复沓、比喻、互文、对偶等修辞手法,找出相关的例句。3、小组讨论: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1、体验反思:试想你是木兰,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发挥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概述)2、互动释疑: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五、当堂训练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