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实词:涉坠契是止惑虚词:自其之而若乎二、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三、学习与交流(一)自主学习1、积累词语坠()遽()契()惑()2、文学常识:简介《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3.朗读课文。你认为故事中的哪些句子朗读时特别要注意语气语调?读《刻舟求剑》时,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1)师生评价,正字正音。(2)指正语气语调。(二)合作交流1.用竖线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括号内是该句朗读停顿的次数)(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处)(2)是|吾剑之|所从坠。(2处)(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2处)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1)楚人有涉江者(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3)遽契其舟(4)是吾剑之所从坠。(5)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6)舟已行矣,而剑不行(7)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典型题例将“刻舟求剑”故事用现代汉语逐句讲给你的同桌听,请他们作评价。达标检测1.给故事中加点字注音。涉()坠()遽()契()惑()3.翻译下面的句子。(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4、《刻舟求剑》出自战国末期国丞相写的《》里的《察今》。5、认真朗读,发挥想像,把楚人刻舟时的动作、神态,求剑不得时的神态描摹出来,写在下面。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