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中分校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究、师生合作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叙述中的描写的运用及作用。关键词语。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人们常用说:说者容易做者难。在生活中,说活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多,能潜心贯注,持之以恒做事者少。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位近、现代史上杰出的人物——闻一多先生。感受他强烈的爱国热情,他的敢说敢为,言行一致。(板书课题作者)二、资料交流,资源共享:1.作者介绍: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2、臧克家和闻一多: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相知甚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3.闻一多: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三、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衰微(shuāi)赫然(hè)锲而不舍(qiè)兀兀穷年(wù)沥尽心血(lì)潜心贯注(qián)迥乎不同(jióng)慷慨淋漓(kǎi)2学生提出不能理解的生词。着重检查黑体词语。(1)衰微:(国家、民族)衰落,不兴旺。(2)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3)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4)高标: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指超群、出众。(5)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6)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7)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沥:滴。(8)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9)心会神凝:指集中注意力。(10)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差得远。(11)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往的作法。既:已经。既往:过去。(12)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13)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很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4.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小黑板出示)(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2)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3)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在说和做上,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学生听读后,默读思考后发言。教师引导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