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精准发力兜住民生底线——从基层各行各业看待如何在疫情中守护民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疫情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担当,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要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如期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坚持就业优先,稳住百姓饭碗面对疫情影响,党中央、国务院把保居民就业放在“六保”任务之首。(一)中央地方联合发力。从中央到地方,财税、金融、社保等多方面政策接连出台,为企业纾难解困,千方百计保就业,取得扎实进展。同心协力稳就业,政策力度很大,国家继续落实企业社保减免政策,持续加大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惠及了亿万职工。保就业根本靠发展,地方政府落实并完善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政策,保障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运转,进一步增强企业创造就业的能力,稳定就业大局。(二)湖北的就业形势逐步向好。为了做好2020届别野生就业,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6省份与湖北开展定向劳务对接,均出台了针对湖北的就业帮扶政策,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赞扬。高校就业工作要创新方式方法,开拓就业渠道,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引导学生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湖北省还坚持通过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发力“云招聘”等方式,积极推进群众返岗就业,各方面就业的人数稳步攀升。(三)疫情防控要统筹抓实。社会各界在返工过程中,要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例如在浙江宁波的奥克斯集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采取集团包车7天接回员工2500人,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保就业政策,增强了企业复工复产的信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其他地方政府也要通过各种政策协调,开通复工复产绿色通道,用自己的实践妥善推进复工复产。二、坚持守护健康,共奔小康社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次全民参与、全面动员的公共卫生实践。(一)抓好疫情防控不放松。现在风险仍未完全解除,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比如医院,在已经恢复日常诊疗服务的同时,继续加强疫情防控,一是对来院人员认真做好预检分诊,二是做好院内防控工作。(二)健全医疗卫生体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社会越发意识到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对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十分重要。要健全从预防、发现到救治的公共卫生体系,做到平战结合,加大相关投入,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探索建立以症状为核心的疫情报告系统,借此更早发现新发疾病,提早预警、提早防范。(三)抓好基层公共卫生。要充分发挥基层的力量,加强健康教育,广泛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要给社区和乡镇一级医疗卫生机构配置适当的防疫物资,比如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等,特别是广大农村卫生机构,平时要有一定量的备用品,一旦有需要,就能立即投入防控、减少传染风险。三、坚持保障供应,稳定商品价格稳物价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代表委员认为,党中央、国务院采取有力举措,各行各业要共同努力,保持物价总体平稳。(一)加大协作力度。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各部门要多方协作,主要要在内部抓好沟通协商,在物资配备、运输和供应商提供支持,互通有无,以自己的最大努力让市场主体努力保供,全社会物资供应、基本生活必需品得到有保障,稳住农产品价格,确保物价平稳局势。(二)帮助企业脱困。从中央出台的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到省里出台的复工复产固定用工补助、县里出台的农民转移就业奖补资金等举措,都帮企业减轻了很多负担。整条农业产业链成本降低了,农业企业自然能为“保供应、稳物价”作出更大贡献。(三)未雨绸缪做好计划。我国粮食储备充裕、粮油市场供应充足,社会上可供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