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教学时间】一课题【学习目标】知识目标:⑴掌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地位、作用及其政策;⑵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及其政策;⑶掌握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合理的分配制度的重要性。⑷认识我国实行这种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原因。能力目标:⑴学习理解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提高理论水平;⑵培养学生归纳整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经济前景充满信心,坚持起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学习重点】基本经济制度范围、地位、作用、政策【学习难点】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学习过程与环节】新课教学:——时间:共35分钟掌握学习目标:——时间5分钟组织学生阅读、分解本课题的学习目标,着重将知识目标分解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方面的相关问题,即目标问题化。(提醒学生共有11个“是什么”和2个“为什么”问题,将全体学生做完后,由一名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公开展示。即: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内容、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地位、作用、政策——5个是什么;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地位、作用、政策——4个是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1个为什么;2.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重要性——2个是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1个为什么。一.情境自学:——时间:15分钟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情境自学——雏凤清声。1.独立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的填空;2.将内容在教材相应位置勾划出来;3.对应学习目标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落实(一一回答)——这是本环节的关键。二.合作探究与展示:——时间:12分钟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9-P20相关资料“分配制度的新变化,好日子中的新困惑,探究下列问题:1.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在分配中,我们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殊,体现公平正义。针对上述原因,您认为应当哪些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调节收入差距?3.为调节收入差距问题,党和政府制定了哪些政策?参考结论:第一个问题:原因主要有:⑴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差距;⑵地域差别造成的差距;⑶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造成的差距;⑷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学生必须阅读相关内容和解读)第二个问题:(指导学生学会对应相关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⑴调整结构,完善经济体制;⑵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域差别;⑶完善分配与再分配制度,调节收入差距;⑷健全法制,加强监管,取缔非法收入;等。第三个问题: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等,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分配秩序。本环节学习目的:1.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及其原因;2.掌握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体验党和政府对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的决心和信心;3.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三.检测提升:——时间:3分钟要求学生完成检测题,并对所作选项进行说明。四.导学反思:——时间3分钟。(要求学生围绕四个问题,回顾本课时学习情况。)1.请说一说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地位、作用及其政策;2.请说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地位、作用及其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3.我国目前实行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