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黄河颂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等词语,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揣摩关键词句,自行领会诗意,培养语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和音乐的欣赏,体会黄河雄浑的气魄。【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感悟内在的气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录像、音乐、图片整体感知黄河,学生谈感受(5分钟)2、词曲作者及背景简介: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瞬间灵感或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生于河北省光化县,1927年参加革命,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在延安创作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广阔的历史画卷,刻画了黄河母亲的伟大形象,反映中华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3、听示范朗读4、集体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气势5、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6、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7、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⑴、《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板书:序曲、主体、尾声⑵、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望”字引领,写实成分加以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严谨齐读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8、作业:(1)熟读《黄河颂》(2)准备《黄河颂》和《伤仲永》的听写(3)完成作业本第三单元练习(4)随笔板书设计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黄河颂》的词曲作者分别是?选自哪里?2、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绘黄河”部分,这节课我们来看歌词的主体部分“颂黄河”(1)、那同学们,颂黄河部分又在颂扬黄河的什么精神呢?我们看,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那就是——“啊!黄河!”,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呢?板书:摇篮、屏障、臂膀。(2)、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分小组讨论,试读。抽读后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