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湖心亭看雪》。我的说课流程是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模式、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说课程评价、说资源开发。敬请批评指正!一、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鲁教版初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文本的教学价值在于文章价值、文学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三个层面上。其文章价值体现在学习本文了解了张岱的人物阅历及作品风格,积累了一词多义现象及其文言句式。其文学价值在于:首先采用白描手法写景;其次无论写景还是叙事,都简洁自然。再次是文中呈现出的疑惑点。其思想文化价值在于解读张岱的内心语言,理解其超脱尘俗、孤高自赏的情怀。理解了这种情怀对学生在八、九年级走进不随流俗、不慕名利的高人陶渊明,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吴均,独抒性灵、清高超拔的袁宏道的内心会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湖心亭看雪》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文言文,学习时还可以与本单元的《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归园田居》(其三)进行比较学习,对贬谪的悲凉中仍能透露出旷达与欣喜的复杂的感情的苏轼和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陶弘景以及幽居田园、避世退隐的陶渊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以《湖心亭看雪》又起着重要的盘点提升本单元知识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鉴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2.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领略闲雅之趣,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同时把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领略作者游湖的雅趣及理解孤高自赏的情怀定为这篇文章学习的重难点。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十余篇或长或短的文言文作品,对文言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已有了一定基础。所以在疏通文意上,除“毳”“挐”“沆砀”等个别字词外,对学生来说其他都应该能较好地进行理解。有难度又需重点突破的是文章所流露出的以“痴”为表征的孤高情怀。另外故国之思学生也不易理解,需要作适当引申。鉴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朗读法、竞赛活动法、语言品析法、阅读探究法。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教学模式。三、教学模式1、模式: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合作探究——拓展提升----总结收获在五个教学环节中,自主学习是基础,相机引导是关键,合作探究是枢纽。三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贯穿着课堂全过程。2、理念:运用本模式的理念是新课改基本理念之“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模式的实施策略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象、去探究。最大限度的激发全体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挖掘学生资源,实现学生对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贡献,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开放、宽松的学习空间。四、说教学设计(一)说文解字导入新课(约3分钟)毳衣芥痴雾凇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森”——树多茂也。根据这几个字,想想你联想到什么呢,或者跟什么有关呢?雾凇,联想到水凝结成的雾气。我们就要通过这样的精读,努力走进三百多年前的古人张岱的心灵深处。设计此环节的意图不仅通过联想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明白了这些重难点词义,为下面去朗读课文后疏通文意打下了基础。(二)自主学习及展示交流。约需15分钟)1.在“朗读”这一环节里,分男、女生组进行朗读比赛。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读好关键词语和句末虚词,把握语气和语速。2.“齐心合力疏文意”,采用卡片、抽签形式进行比赛,共同完成重点词语的解释积累和文章语句的翻译。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用到了教学方法中的竞赛活动法和朗读法,在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文意的疏通和文言词语的积累,为下面的合作探究做铺垫。(三)合作探究(20分钟)试着补充本文3段话的小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标题一:湖中赏雪景,理由:标题二:亭里遇,亦惊亦喜理由:标题三:舟上道雅趣,理由:设置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其过程中品味张岱眼中的雪世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