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部分实词。(2)、复述第二、三、四段描写的三个场景。2、技能目标:分析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教学重点分析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教学难点侧面描写的作用;词类活用、词语古今义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重视对注释的识记。教学准备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口技表演的音像资料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一、课前检测:背诵课文第一、二段。5分钟二、明确学习目标1分钟三、自主学习:18分钟1、学生自译第二、三、四段的情况2、分组讨论找疑点,强调掌握重要字词的释义(1)文言实词的词义理解(请学生起来回答)欠—打呵欠伸—伸懒腰其—他的乳—名词,乳头,动词,喂奶毕—全绝—极、最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放松虽—即使中间—中间夹杂许许—拟声词名—说出股—大腿奋—卷起几—几乎、差点儿走—逃跑(2)文言虚词:而已、以为、(3)请三个同学起来翻译这3个文段,一人一段,教师学生共同点评。2.请几个同学来复述,一人复述一个场景。四、探究学习:13分钟分析这三个文段(1)第一个场景: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2)第二场景:一家人闹而复静的情景(3)第三场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3)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三个文段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些描写是侧面烘托,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技艺高超。五、小结:2分钟以上三个场景,既从正面突出描写了“善”,又从侧面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的“善”。总之,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六、课堂检测:5分钟七、布置作业1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2.背诵全文。小结: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1、古今异义:①但:古义为只,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今表转折连词。②闻:古义为听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今义用鼻子嗅。③股:古义为大腿两股战战;今为屁股。④走:古义为跑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今为步行。⑤虽:古义为即使,表假设连词。虽人有百手;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2、一词多义:①乳:a、动词,喂奶,妇抚儿乳;b、名词,乳头,儿含乳啼。②绝:a、副词,极,以为妙绝;b、动词,尽、消失,群响毕(全,都)绝。③妙:a、名词,妙处,众妙毕备;b、形容词,美妙,奇妙以为妙绝。④指:a、名词,指头,手有百指;b、动词,指出,指明,不能指其一端。⑤作:a、拟声词,有鼠作作索索;b、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百千其作。⑥间:a、动词,夹杂,中间有力拉崩倒之声;b、动词,间断,遂与外人见隔。⑦是:介a、词,这,当是时;b、判断动词,问今是何世。3、词语活用: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②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③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会,适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反思与重建附:一、课前检测题:背诵课文第一、二段。二、课堂检测题:翻译句子并解释加点词。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众妙毕备3、几欲先走4、虽人有百手三、作业设置: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题(必做)2、背诵全文。(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