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药物滥用药物滥用是指与医疗目的无关,由用药者采用自我给药的方式,反复大量使用有依赖性的药物,利用其致欣快作用产生松弛和愉快感,从而逐渐产生对药物的渴望和依赖,由于不能自控而发生精神紊乱,并产生一些异常行为,经常会导致严重后果.2麻醉药品指连续使用后容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这类药品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有很强的镇痛等作用,是医疗上必不可少的药品,同时不规范地连续使用又易产生依赖性,若流入非法渠道则成为毒品,造成严重社会危害.3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4剂量滴定阿片类止痛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称为剂量滴定.二填空每空2分,共60分1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2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3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4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保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或者未依照规定进行专册登记的,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七十二条的规定,由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印鉴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5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购入、储存、发放、调配、使用实行批号管理和追踪,必要时可以及时查找或者追回.6医疗机构在储存、保管过程中发生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丢失或被盗、被抢的,或者发现骗取或冒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7医师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时,应当在病历中记录.医师不得为他人开具不符合规定的处方或者为自己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8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应当仔细核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签名并进行登记;对不符合规定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拒绝发药.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癌症疼痛治疗有五项基本原则:1首选无创途径给药:如口服、芬太尼透皮贴剂,直肠栓剂,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等.2按阶梯给药:依疼痛程度,由轻到重选择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3按时用药是指止痛药物应按规定时间给予,不是等患者要求时给予.4个体化给药:阿片类药无标准用药剂量,存在明显个体差异,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即是正确的剂量.选用阿片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缓解疼痛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用药剂量,即为个体化给药.5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应注意监护,密切观察疼痛缓解程度和身体反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镇痛治疗效果.2简述镇痛治疗中医师的权力和责任1采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时,执业医师应慎重选择对疼痛患者有效的用药处方,并进行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的调整.2医师必须充分了解病情,与患者建立长期的医疗关系.使用强阿片类药物之前,患者与医师必须对治疗方案和预期效果达成共识,强调功能改善并达到充分缓解疼痛的目的.3开始阿片类药物治疗后,患者应至少每周就诊1次,以便调整处方.当治疗情况稳定后,可减少就诊次数.经治医师要定期随访患者,每次随访都要评估和记录镇痛效果、镇痛改善情况,用药及伴随用药和副反应.4强阿片类药物用于慢性非癌性疼痛治疗,如疼痛已缓解,应尽早转入二阶梯用药,强阿片类药物连续使用时间暂定不超过8周.5对癌症患者使用麻醉药品,在用药剂量和次数上应放宽.但使用管理应严格.由于吗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