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等待》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旨。2、从把握重点语句入手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培养学生积极的等待观,抵制消极的等待观。教学重点:品析文章中的重点语句的深刻内涵。教学难点:理解“等待”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生活总在让人等待,等待着上学,等待着放学,等待着长大,等待着成熟,同时也等待着老去,等待着化为一缕青烟,从此成为永恒。等待究竟是什么?在站台上,在等待着载着久别好友的列车缓缓进站,即焦急又兴奋。产房外即将为人父的男人在来回踱步,等待着即将出世的孩子。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农民经过辛勤的耕耘伫立田间,等待着丰收。傍晚,母亲站在小巷口,翘首以盼,等待着儿女的归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对漂泊异乡丈夫的思念。。。有千百种等待,等待有千百种滋味,等待的滋味,最一言难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体会吴冠中笔下的“等待”是什么样的。(板书“等待吴冠中”)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1、作者介绍大家对吴冠中可能都很陌生,那么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吴冠中吴冠中:1919年出生,笔名“荼”,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他的著名画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春雪》、《狮子林》和《长城》等。吴冠中的文章既有画的意境,又有诗的韵律。2、在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共同走进这篇散文中,体会这种如诗如画的意境。下面我把这篇文章范读一遍,在我读的过程中大家把生字、生词注好音,并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描绘的“等待”是怎样的一种人生境况?(作者笔下的等待是什么样的?结合课文谈初读的感受)学生:等待是甜蜜的回忆或等待的惆怅,等待有欢乐,有焦虑,有“无可奈何”与“迫不及待”等待是各环节链子间的纽带(等待是一种习惯,是人生的必经之路)等待的美好在于充满希望等待的结果未必如意等待中时光悄然而逝教师总结:等待中有浓浓的亲情,我们读到了母亲的期盼,孩子的依恋;等待中有缠绵的爱情,我们读到了爱人的甜蜜,未来的憧憬。等待中有欢乐、有向往,也有担忧和焦虑。3、作者在文中用哪一句话加以概括等待的个中滋味呢?“等待中包含了人间百味”三、研读文章,深入理解1、再次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教师:下面大家再次齐读(一组读两段或全班齐读)一边读课文,进一步体会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人生百味,百味人生,人生是复杂的,我们要在不断的成长中慢慢积累,慢慢体会人生的个中滋味,许多大师们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解读着人生,今天作者就从“等待”二字中解读到了人生滋味,每一段文字都好似是一种人生况味,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作者都诠释了哪些人生况味?况味:情形和情味。学生:(1)“等待”是贼,窃走人们的光阴。等待中时光悄然而逝,等待是无奈的。(2)希冀在等待中获兔的人岂止守株者。(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人生应该等待,因为很多事是不能操之过急的。为了实现远大的目标、为了成就高远的理想,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但不能以此为借口,成为空想主义者,“希冀在等待中获兔”,不要因为自己的懒惰而蹉跎了岁月,不能盲目的等待。等待会使人产生不劳而获的想法(3)人生是条长长的链子,“等待”是每个环节链子间的纽带。等待已成为一种习惯,虽微不足道,却必不可少,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可以没有爱情,但如果没有对爱情的憧憬,哪里还有青春?可以没有理解,但如果没有对理解的期待,哪里还有创造?可以没有所等的一切,但如果没有等,哪里还有人生?活着总得等待什么,哪怕是等待戈多。有人问贝克特,戈多究竟代表什么,他回答道:我要是知道,早在剧中说出来了。事实上,我们一生都在等待自己也不知道的什么,生活就在这等待中展开并且获得了理由。(4)“等待”寄寓于“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过梦想,有等待才会有希望。等待的美好在于心存希望,生活亦是如此。积极的等待未尝不是一种进取。一个又一个的等待串起了我们人生的旅程,(5)等待的未必能获得,而未曾等待的不速之客却飞快来到,而且绝对驱不走,避不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