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四单元——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本讲主要内容】第四单元——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这个单元鉴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学习外国文学要注意解决语言障碍,要注意翻译语言的特点。阅读时,一要抓住基干,二是要以意会之。要注意外国小说中静止的大段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会带领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西方小说的心理描写,也是把不同时空的情节高度集中起来的一种手法。从心理描写中可以了解丰富的情节。以变形、荒诞的情节反映现实,是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读这个单元的小说,要注意对非现实的情节的欣赏。【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变形记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变形记》,写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天清晨突然变成了一只甲虫,因而失去了职业,本是家庭的支柱,一下子成了家庭的累赘,一家人对他的态度就变了,他在寂寞和孤独中悲惨地死去。小说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人与人关系的冷漠,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这篇小说的鉴赏重点是荒诞的情节、真实的细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效果。同学们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弄懂感到不习惯的译文语言和不符合我们民族欣赏习惯的艺术手法,从而走进外国文学的殿堂。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大家应该首先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在第一部分中要了解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后的心情,变成甲虫的原因。人变甲虫,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大家应该注意,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表达特定的思想情感,这完全是有可能的;读第二部分要注意分析格里高尔对家庭的感情和他的责任感,以及他的自责心理;读第三部分要注意全家人对格里高尔态度的变化,妹妹要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在寂寞和孤独中死去。了解了以上情节后,大家会发现,小说的情节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它们分别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把他弄走”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目睹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他在工伤保险公司工作时,接触了许多被劳动致残而一贫如洗的工人,使他认识到“富人的奢侈是以穷人的贫困为代价的”下层人民越来越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卡夫卡创作《变形记》的时代、生活背景。在《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间变成了一只甲虫,造成人变虫的深层原因,就是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劳动本身的机械和繁重。公司老板严密地统治着整个公司和每一个雇员,秘书主任时刻监督着每一个员工的行动,就连医生也站在老板一边说话。职业呢,是旅行推销员,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每天4点钟就得起床赶火车,成年累月在外奔波,饮食很差又不定时,由于工作关系,连个知己的朋友也没有。弄得晕头转向,“痴痴呆呆”。格里高尔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份职业。这环境是具体的,但更是抽象的、普遍的,是绝大多数人每天所面对的。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变得麻木、机械、萎缩,成为工具,成为“非人”。人变甲虫,是多么荒诞的事情,但又深刻而尖锐地表现了社会与人之间一种可怕的“异化”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社会是强大的,而人是被动的、软弱的。《变形记》对人与人关系的描写,是小说的重心所在。格里高尔在父亲的公司破产、全家处于困顿的境况下,去当旅行推销员,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在家里是受到尊重和爱戴的。当他被人依赖时,他与别人的关系自然会处于正常状态。但当格里高尔变成了大甲虫,父用心爱心专心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妹关系突然间发生了180度大转弯,显示出一幅极端自私、冷漠、残酷、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亲情、伦理之情荡然无存了。格里高尔虽然成了甲虫,但作为人的情感还在。他为不能按时上班而着急,他为父亲暗暗存了一笔钱,他为妹妹上音乐学院而筹划……他是一个善良、勤劳、正直、有责任心的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引起了他父亲、母亲、妹妹态度的变化。他的母亲可怜儿子,想看看儿子。看见儿子,却昏过去了。她内心把儿子当作一个沉重的累赘。他的父亲由惊奇而愤恨而狂怒,用手杖赶儿子回屋里去,用苹果砸他,慈父之爱已消失殆尽。他的妹妹开始还照顾他,不久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