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望梅止渴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拼音认读“止、渴、期、忽、灵、朝、精、神、赶”9个生字。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里查“赶、忽、朝”三个字的页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汉字“止、渴、期、朝”。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尝试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3懂得在危急的情况下,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1识记本课9个生字。2在语境中理解“望梅止渴、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灵机一动”的意思。教具学具课文录音、插图。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1你们吃过梅子吗?今天老师要让大家尝一尝梅子的味道。能告诉大家梅子的味道怎么样?吃在嘴里有什么感觉?2口渴的时候,想到它的酸味,嘴里会有什么感觉?(想到梅子的酸味,嘴里就湿润起来,不觉得口渴了。)你们知道哪个成语说了这个意思?3出示课题:望梅止渴齐读学习生字“止”——书空二、学习课文,质疑解惑。1望梅止渴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学生提出疑问。3归纳后出示:谁让大家望梅止渴?为什么要望梅止渴?怎样望梅止渴?结果怎样?4听课文录音,思考:谁让大家望梅止渴?为什么要望梅止渴?5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谁让大家望梅止渴?教学“期”——组词。6为什么要望梅止渴?交流出示句子:(1)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的,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2)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7学习生字:“舌、燥、导、根”(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小组合作,读字组词,交流记法。(3)老师指导:舌导——书空燥根——找姐妹字导——扩词理解“火烧火燎、口干舌燥”的意思。问:你在什么情1况下会觉得口干舌燥?8指导读这两句句子。(个别读——男女生赛读)9说话练习: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附近又根本没有水,曹操想:10同桌互读2、3小节,讨论:曹操怎样让大家望梅止渴?结果如何?11交流:曹操怎样让大家望梅止渴?12指名一位学生扮演曹操,一位学生读第2节第2句话。13师生合作读第2节。14学习生字:灵——开火车读准音;理解“灵机一动”的意思。骑——交流记法。15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通过自己读课文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现在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故事的结果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三节。(1)齐读第3节。(2)学习生字:酸——书空右边部分“精”——与“请、请”区别。(3)说话练习:将士们原先,现在干渴的嘴变得湿润起来。将士们原先,一个个打起精神往前赶路,很快走出了这片荒原。16讨论:将士们走出荒原,没有看到梅林,会怎么想?怎么说?三、复习巩固。1刚开始,我们有那么多问题,现在通过读书我们都弄明白了,看来读书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就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来朗读全文。2背诵课文。3小组比赛,用音序查字法查““燎、酸、润”三个字的页码。四、指导描摹。1师:出示“止、舌、骑、根、灵、导”,读一读。2观察老师在田字格内书写。3描摹“止、舌、骑、根、灵、导”。五、课外延伸。你们如果想知道有关曹操的其他故事,请阅读儿童版《三国演义》。2教学效果的反馈课上,我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拼读字音、识记字形、理解词义有所侧重地学习,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另外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会学生从课题中大胆质疑,并从读中去释疑,从读中去感悟,初步培养学生问题的意识。这样,整个教学就是建立在“设疑引学——辩疑解难——释疑巩固”的过程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