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康复训练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主要工具,人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内心需要和传递信息,良好的语言能力是与人交往和沟通的前提语言障碍是智障儿童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在智障儿童群体中,语言障碍出现率相当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大脑高级分析、综合机能薄弱和大脑的调节功能薄弱造成的,使智障儿童丧失学习发音,学习语言的机会。发音不准、构音不清,不会听音、语音发生得晚,是智障儿童言语的明显特点。因为其发音器官的发音动作远不如正常儿童那样灵巧自如,由于听觉系统的障碍,语音识别或分化功能差,对语言活动的调节和控制失灵不能发出正确的语音。如,他们对那些相近的汉语拼音音素,如平舌音z、c、s与翘舌音zh、ch、sh,舌尖音n与l,d与t;舌根音g与k;双唇音m与f;以及韵母前鼻音an、en、in与后鼻音ang、eng、ing等很难区别,经常混淆不清,对那些音节相似的词,如“真是”与“正是”,“青菜”与“芹菜”等也很难辨别,极易相互混淆。《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告诉我们,要“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言语训练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多是以说为主。由此可见,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进行言语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一、重度智障儿童要发好音1.从训练五官开始,刺激智障儿童的大脑发育。为提高对语言的领会,首先要发展耳朵的听力,只有当智障儿童会听,能听懂别人说话内容的意思,才能理解别人说话意图,达到语言沟通的目的。我校北边的教室较多,窗外不远处就是火车道,借助这个条件,每次课都让他们安静坐下来,听马路上的汽车声,听隆隆的火车奔跑的声音。和老师一起说着“火车”这个词,模仿着火车汽笛鸣叫的声音,是学生们最喜欢做的事。而且,我经常让学生听录音机,听狗叫声、猫叫声、小羊叫声、鸟叫的声音等等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各种动物的叫声。告诉他们这是什么声音,鼓励他们模仿。2.教师发出指令,让学生模仿实现。这对重度语言障碍学生来说,也是不错的训练内容。如:教师发出指令内容——“请把门关好(重复)”然后教师自己行动把门关好。间歇一会儿,对受训学生发出同样的指令,并引导学生模仿教师实现指令内容。指令内容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采集、归类,在训练中不断丰富和扩充。如让孩子听指令做起立、蹲下、走、跑、跳、爬、摸、拍、哭、笑等的动作,并慢慢模仿说出动作名称。只有当智障儿童会听,能听懂别人说话内容的意思,才能理解别人说话意图,达到语言沟通的目的。3.模仿口型。由于智障儿童语言障碍的情况不同,每个儿童最容易模仿的字音,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单韵母a、i、o等,声母b、m、l等较容易;复韵母ong、eng等,卷舌音sh、ch、zh等较困难,可以先让他们模仿爸、妈、奶、哥等词,让学生看着教师的口型说。如“哥”字:教师先发“ge”音,要求学生仔细看着教师的嘴,观察教师的口型,也开始发“ge”的音,然后让学生把一只手放在老师的口边,另一只手放在自己口边,教师再发一次“ge”音,学生感受教师发音时气流的变化,自己模仿发音,当他无明显意识而发出类似“ge”的音,立刻鼓励(亲一亲、笑一笑),让他再有意识地重复发这些音。从而使智障儿童从不会发音,到学会发音,到较准的发音。二、中度智障儿童要说好话对于一些中度智障儿童主要训练他们说完整的话,这个训练是在九年的课堂教学中一直进行的。课堂上,经常会听到学生说半截话,如教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小动物?”他们会非常随便地答道“猫”。“小猫爱吃什么?”“鱼。”当你要求他们说完整话时,他们便无所适从。这时教师就要教学生说“小猫爱吃鱼。”“图上画的是小猫。”……等等。训练学生不接老师的话、不说半截话,说话就要把话说完整,回答问题时也要把话说完整1.名、物、图对应。听名字对应实物和图。如让智障学生听“苹果”一词,拿苹果给他看,再将“苹果”图片和实物对应起来。经过许多次练习后,当他听到“苹果”的发音,就能指出图。以后再教他看见苹果的实物或图发“苹果”的音,能看图说出名称这样语言就又上升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