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8《拿来主义》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学习,进一步熟悉“社会评论”的一般性结构特点,并借此学习“社会评论”的写作。2、了解“杂文”的一些基本特点。3、进一步熟悉和学习运用比喻、比较和类比三种论证方法。4、学习反语、曲笔和幽默等修辞方法。二、教学过程1、导入问题:A、同学们还记得作为“社会评论”的《师说》的论证结构吗?明确:B、“社会评论”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实用文体,能否来应对高考作文呢?明确:能示例分析:如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谈中国的发展》(陕西)《拒绝平庸》(江苏)《回到原点》(广东)、《我的时间》(浙江)等,无一不与当前社会主义个人的社会现象有关,都可以对某种社会现实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都可以用“社会评论”的方法来写。2、论证结构梳理3、杂文特点辨析A、使用“形象化”的文学方法①行为细节刻零,如:“捧”“挂”“磕头贺喜”“弊进”等,突出丑态,奚落,讥讽。②比喻,通篇均为比喻将问题形象化,浅显化,形象,准确论证观点。③类比,如:用“送去主义与尼采相类比,指示出”送去主义“的实质——疯子可为。B、使用反语,移用等修辞方法①反语,如“发扬国光”“算显得一点进步”“丰富”“大度”等,“反话正说”,有力地讽刺了“送去主义”的荒唐与可笑。②移用,如“摩登”,把随用于甲语境的语词移到乙语境中使用,产生幽默讽刺的效果,耐人寻味,对当时的可谓“新生活运动”顺句一出,体现了鲁迅杂文“冷嘲热讽,指桑骂槐”的特点。4、巩固迁移A、全过程学生自主回放总结,小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B、布置作文《拒绝平庸》要求:不要空谈历史伟人,而是要联系当前的自身实际,对“平凡”与“平庸”,理想与现实等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得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