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2.1.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3VIP免费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2.1.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3_第1页
1/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2.1.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3_第2页
2/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一,导入: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一个人的遭遇》,它告诉我们在战争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尤其是他们的心灵上的创伤。这是从战胜国来说的。那么,战败国的普通人的内心是什么样的呢?和战胜国有何不同?在战争之后,对他们应该怎样的关注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它比较全面的展示了当时的德国士兵的心态,这对我们对战争的全面理解可能有很好的帮助。―――――板书《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二,学生通读全文。(因课前预习过,所以5分钟即可)A,整理生字词B,复述文章,要求符合记叙文的三要素(学生有生字词本,让他们自己整理,我们只负责抽查就行了)(学生大致回答:在盟军攻入德国的一个夜晚,一个中学生士兵受伤,在去诊治的途中的所见所想)〈教师适当点拨指导一下〉三,问题设计:1,既然同学们说了,这篇文章是说一个伤兵在诊治的途中的所思所想,那么这篇文章的题目为何不与这个士兵直接相关,却以《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为题?(学生基本上回答不出来,只能把注释读一下,也有人说是设悬念,引发读者去破解谜底。这样也行。这个问题设置,主要是为了好引出下面的问题)2,既然大家看不出来,我们来想另外一个问题,这个士兵是怎样走向战场的?主动去的?还是被逼的?(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学生最后确认是主动的)3,为什么是主动的呢?从哪能看出来?(伤兵的战争感受)A,对战争中的战友的鼓励认同。P47对炮火的赞美,他认为战争是美好的B,想成为烈士,在纪念碑上留名,对“烈士”充满向往C,对城市中火光,浓烟充满敬慕。P43-464,那么这个士兵为什么在内心深处有这种想法?与生俱来的么?(不是,老师传授的)〈由老师引向法西斯〉〈逼的〉5,法西斯可能有很多方法,但文中是什么方法把学生引向战场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6,为什么仅仅这一句话就能产生这么大的效果呢?用它作题目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讨论去吧)(A,夸张效果,表现法西斯的欺骗性B,表现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的无知,容易被鼓动,缺乏自主性,不知道生命的价值C,通过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与当时的情形的对比,讽刺了法西斯的残忍,利用学生的无知让他们充当炮灰D,设悬念,让读者去找出谜底(教师指导,特别是这句话本身的含义和当时的德国的情形的“相似性”,让学生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顺便指出,这个学生具有代表性,即以点代面,点出了当时候的那一代的青年的性格面貌)7,照上面的推理来看,这个主人公到底是什么样的身份?学生?士兵?(学生讨论)(是二者的结合体,但学生的本性多一些。最终学生的本性战胜了士兵的本性?)8,为什么这么说呢?(对学校的环境描写?)9,为什么对学校进行大量的描写?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教师指导:艺术学校――――医院――――战争)(A,对学校生活的向往,以前生活混混噩噩,不知道珍惜,但在法西斯的蛊惑下,内心充满这矛盾。〈对门房的认识,牛奶的回忆〉B,在战争的环境下,艺术的缺失C,对比讽刺的运用。本无关的东西被战争拴到了一起,学艺术的学生在自己的艺术学校,在自己的宣言下被截肢。对战争的思考,对战争中艺术的思考。10,《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对比思考。(在战争中,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最应该关注的是战争的中的人,特别是他们在战争中被扭曲的心灵急需得到救治,最需要帮助的不是恢复被战争所摧毁的建筑,而是遗留下来的人。)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2.1.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