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9《父母与孩子之的爱》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母爱与父爱的本质及区别。(2)能力目标:理清思路,掌握论述类文章的阅读方法。(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健康而成熟的灵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如何理性地看待爱。难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分析。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四个学习小组分别完成以下四项任务:(1)借助网络查阅有关作者弗罗姆及《爱的艺术》相关情况。(2)找出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3)文章谈到两种爱的原则,它们的区别在哪里?(4)作者认为母爱与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各有什么消极面和积极面?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播放歌曲《天之大》,每小组学生按课前分配任务到小黑板上展示预习成果。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亲爱的宝贝,假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由汶川地震中母亲留给孩子的这则短信导入,母亲在付出了爱的同时,孩子感受到了爱;孩子在感受到爱的同时学会了爱,并进而去创造爱。正如歌曲《天之大》中唱的一样“天之大,唯有你的爱,我交给了他,他的笑象极了妈妈”,这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二、展示目标,了解作者。在黑板上展示学习目标,让第一小组的同学结合其展示在小黑板上的文字介绍作者弗罗姆及《爱的艺术》的相关情况。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学生迅速浏览课文,思考:标明段落,找出在结构上对全文起重要作用的一段。(学生讨论回答,明确答案为最后一段)针对这一段继续思考:(1)本段由几个分句组成?(2)理清句间关系。(学生讨论回答,明确答案)教师小结:该段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其句间关系应合文章结构思路相对应。引导学生依据段落去推断印证。文章思路为: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承接)1------3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承接)4------7最后达到综合(诠释)8------9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10四、深入探究,把握观点。由文章最后一段的一般作用,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一段也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总结,明确探究作者观点的突破点也在这一段。思考:(1)本文的重心是什么?(2)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是什么?由该段句间关系可知本文的重心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该基础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文章第一二两部分一点,第三部分一点。然后把握住关键词“成熟”,引导学生确定答案分别为第三段中的“成熟的爱”和第九段中的“成熟的人”。进而结合学生课前展示成果分两方面去把握作者观点。板书:途径表现爱的能力的发展变被动为主动被人爱---不会爱---爱别人成熟的爱先给后得爱的对象的发展自我---父母---他人母爱拥有两个世界自然世界、无条件无需努力父爱成熟的人思想世界、有条件必须努力独立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五、拓展延伸,品味情感。引用《爱的艺术》的主要观点“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学生齐读,进而扩展到“胸有大爱志为大人”。教师拓展“一句话,一本书,一群人”。教师过渡:高中生已经到了弗罗姆所说的这样一个阶段: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与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比被爱更重要,给比得更使自己满足快乐!学生拓展,各小组结合这句话讨论制定出践行“胸有大爱志为大人”的活动计划。(学生展示,教师小结)六、推荐阅读推荐学生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阅读弗罗姆《爱的艺术》和《逃避自由》两本书,还有史铁生的文章《我与地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