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抓关键词句理解四副图景中人们凄惨的生存状态(重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雪”“寒冷”“雪夜”的象征含义(难点)第一节在诗中反复出现所起的作用(难点)2.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内心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3.过程与方法:朗读、品味语言、想象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介艾青的诗歌成就: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诗坛大师;是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诗人之一2.学生交流初读诗歌后所体会到的感情二.听配乐朗诵,理解诗中四副图景的特点1.诗中写了哪些人物形象?2.听配乐朗诵,通过想象思考:(1)通过描写人物形象,展现怎样的一幅画面?哪幅画面最打动你,为什么?3.学生交流4.教师小结5.问:这几副画面有哪些共同点?三.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雪”“寒冷”“雪夜”的象征含义:1.简介时代背景,理解为何广大人民陷于苦难之中?2.理解“雪夜”的象征含义四.朗读四副图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1.学生交流:表达了痛苦、忧愁、悲愤2.理解第一节在诗中反复出现的作用五.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小结艾青诗歌的特点:艾青诗风沉郁,在忧郁中浸透着对祖国人民深深的爱,忧郁中显示着力量;他的诗善于通过鲜明的形象、画面来表达情感,他诗歌的中心意象便是土地。六.布置作业:推荐艾青的其他诗歌,要求学生通过把握诗中形象,理解诗歌的感情教学说明:教材基本分析:《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在高一新教材里的第四单元,这一单元都是新诗。根据单元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陶冶美好情操。所以在教这首诗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人物形象与图景,来把握诗人深沉的情感。学情基本分析:学生初次接触新诗,对于诗歌感情的把握是较弱的,而且写这首诗的时代(1937)距离现在较远,学生理解这首诗中的深沉感情是有难度的。所以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与图景的特点,并联系时代背景来把握诗人深沉的感情。基于以上几点,我便把教学重点设为“通过抓关键词理解诗中四幅图景的特点”,难点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雪、寒冷的象征含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中的情感,在教学的开始,老师通过配乐朗诵,来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联系时代背景;分析结束时,通过小结艾青诗风特点,来深入理解其诗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