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是阴谋权术、愚民吗?第一页,共十七页。一、相关章节:1、“圣人后其身而身先,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7章?〕2、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66章?〕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36章?〕4、“无为而无不为。〞〔?37章?〕第二页,共十七页。二、问题的提出老子经常被看作是阴谋家、权术家的祖师爷:——?乱世阴谋家:解读愤青老子的权诈之术?、?老子为阴谋家的鼻祖?……“越王入宦于吴,而观之伐齐以弊吴。吴兵既胜齐人于艾陵,张之于江、济,强之于黄池,故可制于五湖。故曰:‘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晋献公将欲袭虞,遗之以璧马;知伯将袭仇由,遗之以广车。故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韩非子·喻老?〕第三页,共十七页。“老子之学,重于无为,轻于治天下,韩非得其所以轻天下之术,遂至残忍刻薄。〞〔苏轼〕“问:?老子?书假设何。曰:?老子?书,其言自不相入处如冰炭。其初欲谈道之极玄妙处,后来却入做权诈看上去,如‘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之类。然老子之后有申韩,看申韩与老子道甚悬绝,然其原乃自老子来。〞〔?二程遗书?十八〕第四页,共十七页。近代的钱穆先生:“老子思想最尚自然,但还是最功利的;最宽慈,但还是最打算的。〞韩非子:?解老?、?喻老?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第五页,共十七页。三、?老子?中相关章节的解读:1、“无为而无不为〞。〔?37章?〕“外表上不做,暗地里什么都做了〞〔?〕庸俗化理解:君主御臣之术:“君〞无为而“臣〞无不为。自己不做,不露声色,让臣下百姓皆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老子的意思是什么?第六页,共十七页。2、“圣人后其身而身先,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7章?〕“身先、“成其私〞〞〔1〕“身先:圣人的典范性〞〔2〕所谓“私〞“以其不自大,故能成其大。〔〞?34章?〕第七页,共十七页。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66章?〕——“欲上民、“欲先民、“莫能与之争〞〞〞“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柔弱胜坚强〞〞处下、处后、守弱、不争的目的:上、先、强、无敌?第八页,共十七页。理解老子这些话的两种模式或思维方式:〔1〕、“手段——目的〞模式“上民〞、“先民〞、“莫能与之争〞、“刚〞、“强〞是目的,处下、处后、守弱、不争只是到达此种目的的手段。所以,可看作阴谋。〔2〕、“原那么——结果〞模式“处下〞、“处后〞、“守弱〞、“不争〞是根本原那么、精神、价值,“上民〞、“先民〞、“莫能与之争〞、“刚〞、“强〞是此种原那么、价值的必然、自然的结果。第九页,共十七页。哪种模式更为适宜、更为合理?其实处下、处后、守弱、不争乃是老子思想中的根本价值原那么,如果你仅仅将它们看成是一种手段,本身是不重要的或次要的,这大概跟老子哲学的根本精神是相违背的。因为我们从老子整个书来看的话,很显然,老子的根本原那么是处下、处后、守弱、不争的,这是老子书的根本精神。当然,这种说法本身很容易被做出不同的解读:——阴谋学、权术学的解读?韩非子?要?解老?、?喻老?“申韩与老子道甚悬绝,然其原乃自老子来。〞〔?二程遗书?十八〕并非没有道理的。第十页,共十七页。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36章?〕权诈之术?〔解读方式〕第十一页,共十七页。明陆长庚说:“此章之旨,说者多借其言以为阴谋捭阖之术自老氏,今为正之。言物之翕张、强弱、废兴、予夺互相倚伏,皆理之一定而不可易者。其今之将欲如彼者,必昔之已然如此者。易有之曰:‘无平不陂,无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