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的小球A,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夹30°角且绷紧,小球A处于静止,则需对小球施加的最小力等于()A.3mgB.32mgC.12mgD.33mg2、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1m、2m的物块A和B通过一轻弹簧连接在一起并放置于水平传送带上,水平轻绳一端连接A,另一端固定在墙上,A、B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均为。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转动,系统达到稳定后,突然剪断轻绳的瞬间,设A、B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和Ba,(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则()A.211Amagm,Bagm=B.Aag,0BaC.211Amagm,0BaD.Aag,Bagm=3、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P、M、N三点,已知PM=10m,MN=20m,且运动员经过PM、MN两段的时间相等,可求出()A.运动员经过P、M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3B.运动员经过P、M两点的速度之比为2:3C.OP间的距离为5mD.OP间的距离为2.5m4、国际单位制(缩写SI)定义了米(m)、秒(s)等7个基本单位,其他单位均可由物理关系导出。原来由铂铱合金的圆柱体制成的“国际千克原器”,它的质量随时间推移,会有微小变化,已经影响到质量单位的使用。因此,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质量单位“千克”用普朗克常量h(h的数值为6.63×10-34J·s,J是焦耳)定义。旧“千克原器”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退役”,至此,7个基本单位全部用基本物理常量来定义,由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千克”单位没有了实物千克原器做标准,会导致基本单位的不稳定B.7个基本单位全部用物理常量定义,保证了基本单位的稳定性C.因为重新定义了“千克”的单位,所以在不同的力学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都是F=maD.由题意可知,h单位也可以用基本单位表示为22kgm/s5、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错误的是()A.B.C.D.6、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g=10m/s2,则A.全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m/s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C.外力F的大小为15ND.加速段与减速段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7、我国研制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1日发射成功,并成功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探测器首先被送到距离月球表面高度为H的近月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之后在轨道上的A点实施变轨,使探测器绕月球做椭圆运动,当运动到B点时继续变轨,使探测器靠近月球表面,当其距离月球表面附近高度为h(h<5m)时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探测器携带的传感器测得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为t,已知月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三号”的发射速度必须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探测器在近月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的周期相等C.“嫦娥三号”在A点变轨时,需减速才能从近月圆轨道进入椭圆轨道D.月球的平均密度为232hGRt8、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共点力,一个力的大小是2N,另一个力的大小是5N,它们合力的大小可能是()A.2NB.5NC.6ND.8N9、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第1s末运动方向没有发生变化B.物体在第2s内和第5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同C.物体在3s末返回出发点D.物体在5s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3m10、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t=0时刻滑块从板的左端以速度v0水平向右滑行,木板与滑块间存在摩擦,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滑块的vt图象可能是()A.B.C.D.二、实验题11、(4分)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组成了如图所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