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复旦大学校医院胡贯中EMAIL:huguanzhong8@1631第一页,共四十九页。传染病定义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2第二页,共四十九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根本环节(条件)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者3第三页,共四十九页。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切断其中任一环节,流行即可终止。4第四页,共四十九页。传染源定义体内有病原体存在,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5第五页,共四十九页。传染源分类〔1〕病人〔2〕受感染的动物〔3〕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病症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6第六页,共四十九页。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经不同方式到达易感人群所经过的道路称为传播途径。7第七页,共四十九页。易感者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的人。易感性与年龄、职业、性别、免疫水平等有关。8第八页,共四十九页。?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施行,2004年修订)法定传染病分类:3类甲类〔2种〕、乙类〔25种〕和丙类〔10种〕9第九页,共四十九页。法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5种)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0种)10第十页,共四十九页。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目前我国的法定传染病合计39种甲类〔2种〕、乙类〔26种〕和丙类〔11种〕11第十一页,共四十九页。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12第十二页,共四十九页。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局部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病毒性肝炎可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13第十三页,共四十九页。乙型肝炎HEPATITISB14第十四页,共四十九页。传染源〔一〕病人〔二〕HBsAg携带者HBsAg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15第十五页,共四十九页。传播途径16第十六页,共四十九页。〔一〕血液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17第十七页,共四十九页。〔二〕垂直传播主要是母婴传播。我国现有HBsAg阳性者中,约85%通过母婴传播。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18第十八页,共四十九页。〔三〕性传播性传播是乙肝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世界卫生组织把乙肝定为性传播疾病,作为平安的性行为,对于易感人群,应该使用避孕套。19第十九页,共四十九页。〔四〕密切接触传播并非指工作和生活上的一般接触,应理解为一些具有体液交流的一些接触方式,比方接吻等。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20第二十页,共四十九页。〔五〕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HBV。21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九页。易感者►人对HBV普遍易感。►尤其是出生于高发区的人、男性同性恋者、吸毒静脉注射者、血液透析病人、HIV感染者、孕妇、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共同居住者或有性接触者。22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九页。乙型肝炎的检测指标23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九页。1.乙肝外表抗原HBsAg一般来讲,HBsAg为诊断现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必需指标。24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九页。2.乙肝外表抗体HBsAb(抗-HBs)是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