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痛风关节内的结石引发尿酸性肾结石的现代富贵病第一页,共八十七页。2美味背后隐藏的杀机第二页,共八十七页。3一、了解几个概念,有利于我们学习第三页,共八十七页。4〔一〕嘌呤•在人体内部,是细胞核酸〔DNA〕在体内降解的化学物质。•动物性食物细胞分解后,在食物中构成•浓汤鲜美味道•的主要成分。第四页,共八十七页。5美味的汤第五页,共八十七页。6汤越老、味越鲜=嘌呤越高•嘌呤存在于许多动植物食物中,特别是各种动物内脏,及鱼、贝壳类。•嘌呤是水溶性的,烹煮后大局部便溶入汤里,所以鸡汤、肉汤、鱼汤的嘌呤含量往往很高。•汤的鲜味拜嘌呤所赐,其鲜味是味精的20倍。海鲜的嘌呤含量高,味道也就比河鲜好。第六页,共八十七页。7〔二〕尿酸•是嘌呤代谢〔降解〕的产物•尿酸在人体里没有什么生理功能,正常体内尿酸池平均为1200mg,每天产生750mg,排出500~1000mg。•2/3由肾脏排出,余下的1/3从大•肠排出。第七页,共八十七页。8•体内尿酸是在不断地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响,成了引起痛风的祸根。第八页,共八十七页。9二、痛风概述•痛风并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种综合症;•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障碍和血清尿酸持续升高,所引起的疾病。第九页,共八十七页。10〔一〕痛风历史悠久,逐渐增加•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也是近年来的一种多发病,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密切相关•据统计,较15年前,患者增加了15-30倍。•痛风在任何年龄都会发生。古代木乃伊足部显示痛风样关节改变第十页,共八十七页。1111在西方,有文字记载的痛风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限于当时的医学水平,人们认为痛风是一种邪恶的液体滴入关节腔而造的,或认为疼痛是由于魔鬼噬咬所为。第十一页,共八十七页。1212“是日祭了‘帅’字大旗,晚上大宴诸将,假寐于帐中。忽见一猪,其大牛,浑身黑色,奔入帐中,径咬左足。云长大怒,急拔剑斩之,声如裂帛。霎然惊觉,乃是一梦。便觉左足阴阴疼痛……〞〔?三国演义?第73回〕三国蜀国名将关羽,据史料所述,很有可能是痛风患者。第十二页,共八十七页。13〔二〕痛风的特点•发作时剧痛;•血尿酸浓度增高;•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合并痛风结石;•关节畸形及肾脏病变;•病人大多为30岁以上的男性,男、女比例大约是20:1;•痛风大约半数以上都有家族史;第十三页,共八十七页。14三、痛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第十四页,共八十七页。15痛风发病机制示意图•尿酸产生过多•痛风•嘌呤降解•尿酸排泄减少•嘌呤•食物摄入•细胞代谢分解•酶•一定机制参与•其他因素第十五页,共八十七页。16〔一〕嘌呤和酶:尿酸形成的元凶•人体内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第十六页,共八十七页。17•尿酸来源: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嘌呤类化合物;•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而来。•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在人体,尿酸的主要来源为内源性,大约占总尿酸的80%。•从富含嘌呤或核酸蛋白食物而来的占20%。〔二〕尿酸:黎明前的寂静第十七页,共八十七页。18〔三〕高尿酸血症:痛风生化标志•正常男性血尿酸为150~380μmol/L(2.4~6.4mg/dl)•女性更年期以前血尿酸水平为100~300μmol/L(1.6~5.0mg/dl)•女性更年期后其值接近男性。•37摄氏度血清尿酸的饱和浓度约为420μmol/L(7mg/dl)•高于此值即为高尿酸血症。第十八页,共八十七页。19〔四〕尿酸结晶:美丽的疼痛!•37℃,尿酸>420μmol/L可以析出结晶;•在组织内沉积,造成痛风的组织学改变;•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风和痛风肾病的危险因素。第十九页,共八十七页。20•各种美丽的尿酸结晶第二十页,共八十七页。2121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七页。22〔五〕高尿酸血症≠痛风•高尿酸血症者仅一局部开展为临床痛风〔10~20%〕•确切机制未明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七页。23〔六〕痛风:时机成熟的具体表现当高尿酸血症出现1、尿酸盐结晶沉积2、关节炎和(或)肾病3、肾...